[发明专利]一种潮湿地带适用具有自动保护机制的配电柜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1643.0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林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相清 |
主分类号: | H02B1/28 | 分类号: | H02B1/28;H02B1/56;H02B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潮湿 地带 适用 具有 自动 保护 机制 配电柜 | ||
本发明涉及配电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潮湿地带适用具有自动保护机制的配电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气孔,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壳体内部的下方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铰接有支杆,该潮湿地带适用具有自动保护机制的配电柜,通过海绵和推杆的配合使用,当配电柜周围环境潮湿度过高时,海绵吸水后质量增加,致使安装板带动推杆向下移动,将关闭气孔的贯通状态,实现隔绝潮气的效果;通过顶出机构与挡板的配合使用,当配电柜内部温度过高时,挡板会自动张开,利用散热孔进行散热,避免工作温度过高影响设备运行,不仅降低了维护成本,也避免了设备损坏造成的损失,大幅提高了配电柜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潮湿地带适用具有自动保护机制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装置的功能是正常运行时用来接受和分配电能,发生故障时通过自动或手动操作,迅速切除故障部分,恢复正常运行。可以说,配电装置是具体实现电气主接线功能的重要装置。配电装置是发电厂与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电厂与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具体实现。常见的配电柜中就具有复杂精密的电气系统,由于水和潮湿环境对电气系统的影响非常大,不过又因为工作时需要散热,即不能设置为密封状态,所以有些设置在潮湿环境中的配电柜,可能就因为潮湿而使整个电气系统瘫痪短路,甚至造成设备的损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维护成本,降低了安全系数。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潮湿地带适用具有自动保护机制的配电柜,具备潮湿环境下自动关闭透气孔,高温状态下自动进行散热的优点,解决了常见配电柜无法适应潮湿环境而导致电气系统短路瘫痪,甚至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潮湿环境下自动关闭透气孔,高温状态下自动进行散热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潮湿地带适用具有自动保护机制的配电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气孔,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壳体内部的下方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焊接有缓冲弹簧一,所述压板的底部铰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底部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侧面焊接有限位弹簧一,所述壳体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海绵,所述安装板的底部铰接有撑杆,所述撑杆的底部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面焊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压杆的底部焊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焊接有顶出机构,所述横板的底部焊接有限位弹簧二,所述限位弹簧二远离横板的一端焊接有推板,所述横板侧面的底部焊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侧面焊接有缓冲弹簧二。
优选的,所述气孔设置有两组,每组包含两个相同规格的气孔,每组包含的两个气孔均匀开设在壳体的侧壁;所述散热孔设置有两个,均匀开设在壳体的底部;所述压板与壳体底部之间通过缓冲弹簧连接;所述支杆设置有两组,每组包含两个相同规格的支杆,每组包含的两个支杆以压板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位置分布,分别铰接在压板底部的左右两端,且铰接点为同一点。
优选的,所述挡板设置有两组,每组包含两个相同规格的挡板,每组包含的两个挡板以缓冲弹簧一为中心呈对称位置分布,分别滑动连接在壳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同一组的两个支杆的一端与压板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同一组的两个挡板铰接;所述限位弹簧一设置有两组,每组包含两个相同规格的限位弹簧,同一组的两个限位弹簧呈水平状态分别焊接在两个挡板的外侧;且两个挡板的宽度与散热孔的开口大小适配。
优选的,所述压杆设置有两个,以壳体顶部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位置分布,两个压杆呈垂直状态设置,且两个压杆的顶部穿过壳体,置于壳体的外侧且与安装板底部的左右两端焊接,两个压杆的另一端穿过壳体,置于壳体的内部且与横板顶部的左右两端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相清,未经林相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1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