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钢铁厂区的污染排放源识别方法、装置及可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7647.1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7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彭一波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钢铁 厂区 污染 排放 识别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钢铁厂区的污染排放源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钢铁厂区设有多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配置有位于功能区上风区的第一检测设备和位于功能区下风区的第二检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多个功能区中的目标功能区,目标功能区的第二检测设备采集的实际排放浓度大于预设浓度阈值;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功能区的第二检测设备采集的实际排放浓度与各个参考排放浓度的浓度差绝对值;各个参考排放浓度与所述目标功能区内的各个厂房一一对应;确定污染排放源位于与目标浓度差绝对值对应的目标厂房内;所述目标浓度差绝对值小于其他浓度差绝对值。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污染排放源识别方法针对性强、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钢铁厂区的污染排放源识别方法、装置及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占据钢铁行业中污染物排放量排名的第三、第二和第一。钢铁厂排放源众多,原料系统、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工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无组织排放情况。据统计,粗钢年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的钢企内部,无组织排放源数量在2000-3000个。从排放数据来看,企业无组织排放总量占到全厂颗粒物排放量的50%以上,其逸散浓度远高于超低排放后的有组织排放源。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的进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持续推进,厂区大气污染的有组织排放得到了开展,治理工作过程中分散性、非周期性的无组织排放、“跑冒滴漏”等问题凸显出来,因此对厂区的精细化监管,尤其是针对无组织排放的监管逐渐成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钢铁厂区的污染排放源识别方法、装置及可存储介质,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污染排放源识别针对性低、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钢铁厂区的污染排放源识别方法,所述钢铁厂区设有多个功能区,所述功能区配设有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所述第一检测设备位于所述功能区的上风区,所述第二检测设备位于所述功能区的下风区;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多个所述功能区中的目标功能区,所述目标功能区的第二检测设备采集的实际排放浓度大于预设浓度阈值;
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功能区的第二检测设备采集的实际排放浓度与多个参考排放浓度的浓度差绝对值;每个所述参考排放浓度与所述目标功能区内的厂房一一对应;
确定目标浓度差绝对值,所述目标浓度差绝对值小于其他浓度差绝对值;
确定污染排放源位于与所述目标浓度差绝对值对应的目标厂房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参考排放浓度为背景排放浓度与模拟异常排放浓度之和;
其中,所述背景排放浓度为所述目标功能区的第一检测设备采集的排放浓度,所述模拟异常排放浓度为模拟所述目标功能区内对应厂房产生污染排放且其他厂房不产生污染排放的排放浓度,每个所述模拟异常排放浓度与其他模拟异常排放浓度对应的厂房互不相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功能区内各厂房的颗粒物无组织历史排放量,确定各厂房的模拟排放量;
基于各厂房的模拟排放量和箱式模型,确定模拟所述目标功能区内每一厂房产生异常颗粒物无组织排放且其他厂房正常排放的模拟异常排放浓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确定多个所述功能区中的目标功能区,包括:
将第二检测设备采集的实际排放浓度大于所述预设浓度阈值的功能区,作为疑似功能区;
确定多个疑似功能区中的目标功能区,其中,所述目标功能区位于其他疑似功能区的上风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7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