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面加强用钢纤维混凝土振捣整平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6272.7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邓;胡斌;董建林;沈维成;刘宏;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C19/48;E01C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面 加强 纤维 混凝土 振捣整平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桥面加强用钢纤维混凝土振捣整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桥面整理:包括桥面标平、钢筋削平、冲击去结块及凿毛处理;
S2、钢纤维混凝土的现场拌合:将混凝土与钢纤维按照重量比为3-5:1的比例,同时加入到特制拌合机中,进行现场拌合,通过驱动车头悬挂特制拌合机,并现场匀速出料到桥面上;
所述特制拌合机包括混合箱(1)和搅拌筒(2),所述混合箱(1)具体是立式方柱体空腔结构,所述混合箱(1)的底壁为斜坡设置且坡度为5-15°,所述混合箱(1)位于斜坡顶部处的侧壁底连通有钢纤维进料斗(3),钢纤维进料斗(3)侧壁与混合箱(1)位于斜坡顶部处的侧壁相连通,钢纤维进料斗(3)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混合箱(1)位于斜坡顶部处的侧壁顶固接有三角支撑板(4),所述三角支撑板(4)通过螺栓固接在驱动车头的悬臂上;
所述混合箱(1)顶壁中心设有与主动轴(5)套接的轴承孔,所述主动轴(5)顶端伸出混合箱(1)外且连接有低速电机(6),所述低速电机(6)外壳底面通过支撑架固接在混合箱(1)顶壁上表面,所述混合箱(1)顶壁还开设有混凝土进料斗(7),所述主动轴(5)底端固接在主动齿盘(8)上表面的中心处,所述主动齿盘(8)下表面边缘处环形分布有主动齿柱(9),所述主动轴(5)套接有推流搅拌桨(19),所述推流搅拌桨(19)底部与主动齿盘(8)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1cm;
所述混合箱(1)位于斜坡两侧处的侧壁下部架设有从动辊(10),所述从动辊(10)与主动轴(5)相互垂直,所述从动辊(10)伸入混合箱(1)内的辊壁中部固接有等距设置的翼板(11),翼板(11)的表面与从动辊(10)长度方向相垂直,相邻所述翼板(11)之间的间距大于钢纤维宽度且小于钢纤维的长度,所述从动辊(10)伸入混合箱(1)内的辊壁两端对称设有从动齿盘(12),两个所述从动齿盘(12)相对的表面边缘处环形分布有从动齿柱(13),任一所述从动齿盘(12)的从动齿柱(13)均与主动齿柱(9)相咬合,主动齿盘(8)的转动能够带动从动齿盘(12)旋转,且主动齿盘(8)与从动齿盘(12)的传动比为1:3-1:5,所述翼板(11)底边与混合箱(1)底壁间的最小间距大于钢纤维的厚度,以便翼板(11)向上转动时将聚集在混合箱(1)底壁的钢纤维上拨,并随混凝土被整理,从而顺利通过翼板(11)之间的间隙,实现定向整理;
所述搅拌筒(2)为横置,所述搅拌筒(2)一端面连通在混合箱(1)位于斜坡底部处的侧壁底,所述搅拌筒(2)另一端面为封闭端且中心部位设有轴承座(14),所述轴承座(14)内通过轴承套接有搅拌轴(15),所述搅拌轴(15)一端伸出搅拌筒(2)外且连接有中速电机(16),所述中速电机(16)外壳靠近搅拌筒(2)的一侧通过支撑架固接在搅拌筒(2)端面,所述搅拌轴(15)另一端一直延伸至混合箱(1)中;
所述搅拌筒(2)长度方向与混合箱(1)底壁表面相平行,所述搅拌筒(2)位于斜坡底部处的弧面底端开设有出料管(17),所述搅拌轴(15)位于混合箱(1)与出料管(17)之间的轴壁位置固接有梯形板(18),梯形板(18)表面与搅拌轴(15)长度方向平行,多组梯形板(18)沿搅拌轴(15)轴心线成环形分布;
S3、钢纤维混凝土的摊铺:在特制拌合机的后面设置摊铺机,特制拌合机,摊铺系数按1.2-1.3 控制,在摊铺过程中如有结团现象,及时用人工撕开抖散或剔除,以免发生蜂窝,用人工将sfrc拌和料大致铺整平,并在人工布料时应用铁锹反扣法将钢筋孔隙先填满,再铺平其他部分;
S4、振捣压实:采用大功率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使钢纤维呈二维平面分布,使平面内钢纤维受力均匀,先用插入式振动器沿模板边沿振捣,最后用梁式振动器振捣整平,如发现有钢纤维团出现,要及时将团状物打撒并均匀撒于混凝土中,用表面带凸棱的金属圆滚筒将竖起钢纤维及浮在面上的钢纤维和石子压下去,然后用金属圆滚筒将表面滚压平整;
S5、刮板整平:先用带磨砂的压辊滚压平整,再3长刮板进行纵横向精平表面,将刮起的钢纤维压入混凝土中,并用打磨板压光,使铺装表面为粗糙面,以利于沥青层的粘接;
S6、切缝:横向在每个墩顶部的设一道横向假缝,在桥面其他位置以15-20m 间距等距设横向假缝,并与防撞栏的假缝对齐,缝宽3-5mm、缝深2.5cm,切缝时间由气温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确定,一般强度控制在8-15Mpa 为宜,切缝完成后用聚氨脂焦油灌缝;
S7、抗滑处理:采用刻槽法施工,在钢纤维混凝土初硬后(用刻槽机横向刻槽,槽距25mm、槽宽3mm、槽深3mm;
S8、养护:由于钢纤维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故应加强早期湿润养护,为确保与沥青结合面的清洁,采用自来水养护,不覆盖草袋、砂等覆盖物,为防止气温过高,水分蒸发过快,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湿养,待测试强度分别达到30Mpa且不小于7d 时,方可安排施工车辆在桥面行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62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