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2264.5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7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祝成炎;陈海鸟;田伟;金肖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40;B32B27/32;B32B27/12;B32B3/24;B32B5/02;B32B17/02;B32B17/10;B32B33/00;B32B37/06;B32B37/10;B32B38/1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竹夹芯 结构 复合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面层(1)、芯层(2)和下面层(3),所述芯层(2)设为单层或者多层夹芯结构,所述上面层(1)靠近所述芯层(2)一侧的材料密度大于所述上面层(1)远离所述芯层(2)一侧的材料密度,所述下面层(3)靠近所述芯层(2)一侧的材料密度大于所述下面层(3)远离所述芯层(2)一侧的材料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2)的厚度大于所述上面层(1)和所述下面层(3)的厚度,所述芯层(2)为发泡材料,所述发泡材料内部设有孔隙结构(4),所述发泡材料的孔隙大小自上而逐渐变小,所述孔隙结构(4)的孔隙密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材料的密度范围为0.3g/cm3~0.6g/cm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2)设为单层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2)为双层夹芯结构,所述芯层(2)自上而下包括上层芯层(21)、中间面层(5)和下层芯层(22),所述上层芯层(21)和下层芯层(22)的孔隙大小自上而逐渐变小,且所述上层芯层(21)的孔隙结构(4)的最小密度大于所述下层芯层(22)的孔隙结构(4)的最大密度,所述中间面层(5)靠近上面层(1)一侧的材料密度小于所述中间面层(5)靠近所述下面层(3)一侧的材料密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芯层(21)和所述下层芯层(22)的厚度范围均为5mm~10mm,所述中间面层(5)为玻璃纤维层合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1)和所述下面层(3)为纤维层合板,所述上面层(1)和所述下面层(3)厚度范围均为0.5mm~1.5mm。
8.一种制作单层结构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半自动平板硫化仪将纤维、树脂和发泡材料在模具上叠层铺放,发泡材料选用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或聚丙烯类的硬质塑料泡沫材料,在树脂的选择上,树脂的熔融温度要与夹芯发泡材料的熔融温度有交叉点,纤维选用在织造时通过组织密度变化实现内外层密度差异的织物;
(2)先将织物纤维密度小的一侧朝下,树脂进行消泡后浸制织物表面;
(3)将底层铺放完毕后,将发泡材料铺放在底层上,发泡材料孔隙大、密度小的一端朝上;
(4)在芯层发泡材料上方叠加表面层的织物,表面织物密度较小的一面朝上,树脂进行消泡后浸制织物表面;
(5)热压成型,热压温度控制在树脂和发泡材料的二者熔融温度之间的临界范围,压力在1~3MPa,热压时间5~15min。
9.一种制作双层结构仿竹夹芯结构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半自动平板硫化仪,将纤维、树脂和发泡材料在模具上叠层铺放,发泡材料选用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或聚丙烯类的硬质塑料泡沫材料,在树脂的选择上,树脂的熔融温度要与夹芯发泡材料的熔融温度有交叉点,纤维选用在织造时通过组织密度变化实现内外层密度差异的织物;
(2)先将织物纤维密度小的一侧朝下,树脂进行消泡后浸制织物表面;
(3)将底层铺放完毕后,将下层发泡材料铺放在底层上,下层发泡材料孔隙大、密度小的一端朝上;
(4)将玻璃纤维铺设在下层发泡材料上方,密度较小的一面朝上,使用树脂浸制织物表面,形成中间层;
(5)将上层发泡材料铺放在中间层上,上层发泡材料孔隙大、密度小的一端朝上;
(6)在上层发泡材料上叠加表面层的织物,表面织物密度较小的一面朝上,使用树脂浸制织物表面;
(7)热压成型,热压温度控制在树脂和发泡材料的二者熔融温度之间的临界范围,压力在1~3MPa,热压时间5~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2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装置以及油管清洗机
- 下一篇:一种牙轮钻机进给液压系统及牙轮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