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可吸收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医疗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6043.1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吴姗姗;王五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4 | 分类号: | C08G63/64;C08G63/08;D01F6/84;A61L17/10;A61L27/18;A61L27/58;A61L31/06;A61L3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王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吸收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医疗器械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可吸收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医疗器械,涉及生物可吸收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生物可吸收共聚物由单体A和单体B共聚而成,其中,所述单体A包括丙交酯,所述单体B包括ε‑己内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出的生物可吸收共聚物,用于缝合线等医疗器械,具有高韧性,且能维持高的机械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可吸收医用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可吸收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生物可吸收材料应用于医疗,环保等领域已有很长历史。尤其在医药卫生领域内,生物可降解的医用材料得到了大力开发。一般所指的可吸收材料,即生物降解材料,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有机物,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其在体内经水解、氧化反应,最终产物为CO2和H2O,通过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不在体内蓄积,几乎没有毒性作用,亦不需再次手术取出,同时其分解吸收周期视材料的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环境条件而异。
任何生物可吸收医疗器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需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且能维持高的机械强度,如此,利于手术操作且能满足其作为医疗器械的功能。然而现有的生物可吸收材料的韧性和强度较差,限制了其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生物可吸收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生物可吸收材料的韧性和强度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生物可吸收共聚物,所述生物可吸收共聚物由单体A和单体B共聚而成,其中,所述单体A包括丙交酯,所述单体B包括ε-己内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丙交酯包括L-丙交酯及其衍生物和D-丙交酯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生物可吸收共聚物的结晶度不低于20%。
可选地,在所述生物可吸收共聚物中,由所述单体A形成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60%~99%,由所述单体B形成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1%~40%。
可选地,在所述生物可吸收共聚物中,由所述单体A形成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75%~90%,由所述单体B形成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10%~25%。
可选地,所述单体B包括ε-己内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其中,在所述生物可吸收共聚物中,由所述ε-己内酯形成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9%~24%。
可选地,所述生物可吸收共聚物的特性粘度不低于1.1dL/g。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生物可吸收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单体A和单体B在引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开环聚合,得到所述生物可吸收共聚物。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医疗器械,所述医疗器械的至少部分结构的材质包括如上所述的生物可吸收共聚物。
可选地,所述医疗器械为缝合线、药物缓释载体、组织固定装置、钉子、夹子、网状固定装置、吻合装置、骨锚、骨螺钉、骨板、假体、支撑结构、组织增强结构、组织结扎装置、基质、贴片、网孔、组织工程支架、假肢韧带、肌腱、血管移植物、药物递送装置或支架。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可吸收共聚物,由单体A和单体B共聚而成,其中,单体A包括丙交酯,单体B包括ε-己内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A可以与单体B或自身连接,单体B也可与自身连接,最终形成半结晶嵌段二元共聚物或半结晶嵌段三元共聚物,即生物可吸收共聚物,如此,形成的生物可吸收共聚物用于缝合线等医疗器械,具有高韧性,且能维持高的机械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6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插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生物特征信息的支付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