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海绵胶煤炱菌及其野外人工保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9539.6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烨;农向;钟胜男;禹小波;陈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李昆蔚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胶煤炱菌 及其 野外 人工 保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株海绵胶煤炱菌及其野外人工保育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海绵胶煤炱菌,该菌株的名称为海绵胶煤炱菌SS‑Leshan,分类名称为Scor i as spongi osa,保藏单位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是CGMCC No.21446,保藏日期为2021年01月04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海绵胶煤炱菌的野外人工保育方法。本发明的海绵胶煤炱菌在居竹伪角蚜下方5‑20cm进行培育后能够快速生长成大型的珊瑚状分支的成品海绵胶煤炱菌,海绵胶煤炱菌整个生长过程较为稳定,有效缓解了海绵胶煤炱菌生长依赖气候条件的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海绵胶煤炱菌及其野外人工保育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海绵胶煤炱菌,又叫竹燕窝,是川南竹林区特有的一种可食用的野生菌。因与味与燕窝形似,也称为植物燕窝。海绵胶煤炱菌是居竹伪角蚜吸食嫩竹笋汁液后,在竹笋下留下的代谢物残渣,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被微生物所利用,形成的一种微生物复合体,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和果胶,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真菌类食品。
目前,由于海绵胶煤炱菌只生长在竹海深处的密林中,且仅在仲秋季节有虫寄生的嫩竹笋上生长。当年新竹,如硬头黄竹,有竹蚜附着生长时,需特定适宜气候条件下才能形成天然海绵胶煤炱菌。因此海绵胶煤炱菌的自然生长条件十分严苛,容易造成每年海绵胶煤炱菌产量极不稳定,大大影响海绵胶煤炱菌的市场发展。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株海绵胶煤炱菌及其野外人工保育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先将野外采集的海绵胶煤炱菌在超净台上使用无菌水冲洗三次,然后再放入无菌的研钵中研磨粉碎,无菌水重悬,梯度稀释于PDA培养基上,置于24℃培养箱中培养至单菌落出现。将远离细菌污染的海绵胶煤炱菌单菌落转移到新的PDA培养基上培养至产生分生孢子。使用无菌牙签挑取分生孢子,保存至50%甘油中,-80℃保存,即为一株具有分生再生能力的优势菌株--海绵胶煤炱菌SS-Leshan。
野生的生长状态良好的海绵胶煤炱菌呈金黄色珊瑚状分支,富有弹性;衰老黑化的部分则呈黑煤块状,不具弹性。使用研磨粉碎的海绵胶煤炱菌子实体在PDA培养基上24℃培养则会长出晶莹剔透的海绵胶煤炱菌组织团,与野外新生的海绵胶煤炱菌颜色相同。海绵胶煤炱菌生长过程的颜色变化规律为:无色透明-浅黄色-金黄色-暗黑色-黑色。
本发明的海绵胶煤炱菌SS-Leshan,具有以下特性:
(1)个体形状:在显微镜下观察PDA培养基上的海绵胶煤炱菌,发现其向四周辐射生长出菌丝体,而中间的组织团则类似植物的愈伤组织。在PDA培养基上,海绵胶煤炱菌在组织块周围形成有菌丝。
(2)菌落性状:菌落呈块状,组织块可以快速生长并在其表面产生突起,最终发育成为珊瑚状子实体。在PDA培养基上,这些珊瑚状突起最终会分化形成分生孢子器,成熟的分生孢子器会在其顶端形成透明的分生孢子球。
(3)生长适温20-25℃,pH值7.0左右即可,好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株海绵胶煤炱菌。本发明的海绵胶煤炱菌SS-Leshan丰富了海绵胶煤炱菌的物种资源,期望用于快速培养海绵胶煤炱菌成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株海绵胶煤炱菌,该菌株的名称为海绵胶煤炱菌SS-Leshan,分类名称为Scorias spongiosa,保藏单位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是CGMCC No.21446,保藏日期为2021年01月04日。
本发明的海绵胶煤炱菌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师范学院,未经乐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95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