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耐盐碱抗病原真菌土曲霉菌株SYAT-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6777.1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4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亮;王凤婷;孙颖;潘洪玉;孙玥;张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4;A01P3/00;C09K17/14;C12R1/66;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耐 盐碱 抗病 真菌 曲霉 菌株 syat 及其 应用 | ||
一株耐盐碱抗病原真菌土曲霉菌株SYAT‑1及其应用属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菌株已于2020年11月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名称为土曲霉SYAT‑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021;本发明的土曲霉菌株SYAT‑1具有耐盐特性,其能耐受17.5%以下钠盐引起的盐胁迫;该菌株还具有耐碱特性,其能耐受pH=12以下的碱胁迫,其生长最适pH范围为7.0‑9.0;另外,该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本发明的土曲霉菌株SYAT‑1在盐碱土壤改良及作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耐盐碱抗病原真菌土曲霉菌株SYAT-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盐碱地大国,盐碱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现有盐碱地14.8亿亩。人类不合理的开垦荒地、灌溉农业措施不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设施土壤栽培都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同时还会加剧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具有生防功能并可在盐碱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的筛选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耐(嗜)盐碱微生物由于长期在盐碱环境下生存和进化,形成了一些极为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机制,并可产生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目前,随着耐(嗜)盐碱微生物资源发掘,人们正开始将这些嗜盐耐碱菌应用于高盐碱环境中的各种危害消除和污染治理,如盐碱地的修复改造、淤泥污水的净化处理等。大多数嗜盐真菌生活在海盐水体、海滨和高盐浓度的内陆陆地土壤中,如死海、南极洋和大盐平原,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理学的研究都集中在表征上。大量耐盐真菌的深入研究发现,有些耐(嗜)盐碱曲霉属(Aspergillus)及其有性态(Eurotium)真菌具有耐盐性,但目前发现的耐(嗜)盐碱曲霉还比较少。
生物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生防菌通过诱导寄主植物抗病性的产生或者通过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而到达防治或减轻病害的目的。目前已有木霉菌、枯草芽胞杆菌、沙雷氏菌、链霉菌等多种微生物对灰霉病菌拮抗作用的相关报道。生物菌剂或制剂可以减少或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既能有效防治病害,又可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带来的负面效应。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海洋和陆地的真菌,具有耐(嗜)盐特性,产生丁内酯类和土震素类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抑制葡萄糖苷酶、抑制葡萄糖醛酸酶等活性。目前没有发现土曲霉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株耐盐碱抗植物病原真菌的土曲霉菌株,该菌株可以用于盐碱地改良,并且能为开发新的生防菌方面提供选择。
本发明提供的耐盐碱抗植物病原真菌的菌株为土曲霉菌株(Aspergillusterreus),该菌株于2020年11月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分类名为土曲霉SYAT-1(Aspergillusterreus),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021。
本发明的土曲霉菌株SYAT-1具有耐盐特性:菌株可在钠盐环境生长,钠盐浓度为10~17.5%(g/L),高盐环境条件下菌株可以长期存活。
本发明的土曲霉菌株SYAT-1还同时具有耐碱特性:在碱性(pH=7~12)培养基条件下均可生长,其生长最适pH范围为7.0-9.0。
本发明的土曲霉菌株SYAT-1(Aspergillus terreus)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土曲霉菌株SYAT-1能在耐盐碱和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盐碱地改良中应用,为开发防治植物病原菌的生防制剂奠定基础,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土曲霉菌株菌落形态及显微照片,
其中:a为菌落形态;b为;分生孢子梗c为;分生孢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67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健身娱乐板
- 下一篇:高精度免焊接专用铜盘管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