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7900.5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4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展星;甘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承越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1 | 代理人: | 邹学琼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所述充电线包括至少一输入端、至少两个输出端,其中一输出端设有数据接入脚,其余输出端无数据接入脚,只有设有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接入电子设备时,该输出端向接入的电子设备提供快充电压;当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接入电子设备则所有输出端提供普通充电电压。所述充电线及充电系统可以避免多个接口接入时仍进行快充出现的输出功率过高、产生的热能过大而导致充电设备爆炸或者烧伤使用者的不安全事故发生。本发明所提供的充电系统中采用可实现电压分配的充电线,在保证充电安全的前提下,还可满足多样化充电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其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充电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会频繁地使用电子设备,而由于不同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充电电压的不同,往往需要使用多条数据线或多接口的充电器才能满足电子设备充电的需求。
一拖多充电线的出现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现有的一拖二、一拖三充电线虽然能满足多个电子设备同时插入进行充电,但是现有数据线无法满足快充的需求,而且多接口同时使用时还会有用电冲突,造成电子设备充电异常。
此外,现有多接口的充电器中为了满足多接口充电之间不会有冲突的问题,往往需要在充电器内置入多种控制芯片,且为了满足充电需求,其体积较大且笨重,不便于随身携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充电线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充电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线,其包括至少一输入端、至少两个输出端,其中一输出端设有数据接入脚,其余输出端无数据接入脚,只有设有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接入电子设备时,该输出端向接入的电子设备提供快充电压;当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接入电子设备则所有输出端提供普通充电电压。
优选地,所述充电线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输出端、输入端连接,控制器接收输出端接入电子设备的状态变化信号,并向输入端发出电压调节信号,以调取对应输出电压。
优选地,所述输入端接口包括V+、D-、D+及V-,设有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包括V+、D-、D+及GND,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包括V2+、V-,所述输入端接口的V+通过第一开关连接至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V2+,所述输入端接口的V+通过第二开关连接至设有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包括V+,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
优选地,当只有设有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中接入电子设备,则该输出端的D-、D+向控制器发出第一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导通,第一开关断开,控制器控制输入端V+输出第一预设电压。
优选地,所述充电线还包括检测器,该检测器连接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V-及设有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GND,当只有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中接入电子设备时,检测器检测到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V-的电流信号并向控制器发出第二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导通,而第二开关断开,控制器进一步控制输入端V+输出第二预设电压。
优选地,所述充电线还包括检测器,该检测器连接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V-及设有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GND,当设有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与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均接入电子设备,则控制器接收该输出端的D-、D+向控制器发出第一信号以及由检测器发出的第二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导通,控制器控制输入端V+输出第二预设电压。
优选地,第一预设电压为快充电压,第二预设电压为普通充电电压;和/或所述充电线还包括LDO单元,LDO单元设于输入端的V+与控制器之间,用于由输入端V+向控制器提供工作电压。
优选地,所述充电线中设有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和/或无数据接入脚的输出端包括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承越创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承越创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79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