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弯折装置及弯折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65024.2 | 申请日: | 2021-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何远超;刘耀阳;徐健;顾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精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8 | 分类号: | G01N3/38 |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刘璐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方法 | ||
一种弯折装置及弯折方法,涉及到显示面板测试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弯折装置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能测试,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旋转组件、平动组件、控制组件和上位机;本方案中旋转组件和平动组件相互独立,不再使用机械结构连接旋转板和平动板,而是使用由运动控制器或运动控制卡控制的多个电机对旋转板和平动板进行同步驱动,不仅提高了对弯折路径的控制精度,还提高了弯折装置进行测试的兼容性和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显示面板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专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测试的弯折装置及弯折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显示是一种应用在平板显示领域的新技术,除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广色域、高对比度、低功耗、快响应等诸多优点外,还具有曲面屏、折叠屏、甚至未来的卷曲屏等形式,因此近年来发展迅速。
现阶段,柔性OLED显示面板在终端上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将柔性显示面板100向内弯折,折叠状态下屏体置于机身内侧,即内折(In-folding)模式,参见图1;另一种是将柔性显示面板100向外弯折,折叠状态下屏体置于机身外侧,即外折(Out-folding)模式,参见图2。此外,可以将内折模式和外折模式结合,柔性显示面板既可以向内弯折也可以向外弯折,即混合弯折模式。无论采用哪一种弯折模式,可靠性都是一个关键性能指标:十万次乃至百万次反复弯折后,柔性显示面板的机械、电学、光学性能仍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上。在可靠性测试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弯折装置对柔性显示面板按照需求的弯折路径进行一定次数的弯折,然后对电学、光学特性进行对比测试。在终端产品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寿命与弯折路径密切相关,而弯折路径又严格依赖于产品的结构设计。因此弯折装置需要能够实现各种终端结构设计下的弯折路径,进而对终端结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现有技术中,弯折装置包括旋转板和固定板/平动板,旋转板通常采用单侧电机驱动、另一侧随动的方式;如已公开的专利文献CN210465159U;在采用外折模式或混合弯折模式时,为了避免旋转板与平动板间的干涉,旋转板的厚度受到限制,因此刚度有限。在这样的前提下,在采取单侧电机驱动旋转板进行高速运动时,随动一侧的运动会产生一定滞后,导致测试样品的两侧运动路径不完全一致,从而产生剪切力,影响对测试样品真实耐弯折性能的判断。
现有的弯折装置采用的主流方式是利用导槽/导杆结构或类似机械结构来连动与柔性显示面板连接的旋转板和固定板/平动板,如已公开的专利文献CN108692923A;这导致该硬件结构的尺寸与需要的弯折路径严格相关,因此现有的弯折装置无法兼顾多种弯折路径,需要额外配备多套机械结构。这使得现有弯折装置基于三个原因无法满足全部弯折测试需求:其一,切换内折模式和外折模式时需要更换机械组件,这导致无法实现混合弯折模式;其二,切换弯折半径时需要更换机械组件,这导致弯折半径仅能选取有限的几个离散值,无法连续变化;其三,需要采用自定义弯折路径时也需要更换机械组件,这导致每需求一个新的弯折路径时就需要新增相应的机械组件。此外,采用机械结构进行限位运动导致弯折路径的控制精度不高,通常在100微米以上;而频繁更换机械组件和数以十万次的弯折过程均会造成机械结构件的磨损,进一步降低弯折路径的控制精度。最后,频繁更换机械组件的操作麻烦、耗时较长且容易出错,进行弯折测试时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弯折装置,该弯折装置可以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测试,弯折路径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弯折模式和弯折半径的切换无需更换硬件,弯折半径连续可调,大大增加了使用弯折装置进行测试的兼容性和便捷性,还提高了对弯折路径的控制精度。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弯折装置,所述弯折装置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能测试,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旋转组件、平动组件、控制组件和上位机:
所述机架包括框架和设在所述框架上端的基板,所述基板内开设有避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精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精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5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