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慢速车辆定向投影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3616.0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孙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云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7;G06K9/20;G09F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慢速 车辆 定向 投影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慢速车辆定向投影系统,包括:连续获取机构,设置在单行道的上方,用于对单行道的整条道路进行连续多帧的图像数据采集以获得多帧单行道成像图像;投影执行设备,设置在所述连续获取机构附近且与所述连续获取机构间隙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用于在存在某一车辆对象的移动幅度小于预设幅度阈值时,基于所述车辆对象在当前逐像素叠加图像帧中的相对位置对所述车辆对象的实体进行投影式警告操作;所述投影执行设备和所述连续获取机构都设置在所述单行道的上方的横杆的中央位置。通过本发明,能够对行驶空间有限的单行道行驶场景下的慢车进行针对性检测和提醒操作,从而保证单行道的行车速度,避免拥堵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行道管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慢速车辆定向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单行道是指只允许一个方向行驶的车道。单行道指示标志有向左单行道、向右单行道和向前单行道。图标为蓝底长方形白色箭头。一般通过设置单行线来设置单行道。
设置单行线的优点:有利于提高路口通行速度,提高路口通行能力;有利于组织信号灯“绿波带”,减少停车次数;通过设置单行线上的“公交专用道”,使得公交车车速大大提高,运效明显提高;有利于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由于单向通行行驶规律形成梯度流间隔,方便了市民过街;在晚间行车时不会存在迎面车灯炫目问题;有利于合理分化、均衡道路的交通流量。
当然,设置单行线不可避免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增加了车辆绕道行驶的距离,给驾驶员增加了工作量;给公共车辆乘客带来了不便,增加步行距离;容易导致迷路,特别是对不熟悉情况的外地驾驶员;增加了为单向管制所需要的道路公用设施。
现有技术中,单行道是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其虽然在实现车辆行驶方向引导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本身俱来的缺点,即行驶空间有限,难以双向会车,一旦出现慢车甚至多个慢车,将对整个单行道的所有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进而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影响相关城市线路的通行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慢速车辆定向投影系统,在针对性图像识别机制的基础上,对单行道上每一车辆对象的行驶轨迹进行判断,进而辨别其移动幅度,从而为慢车检测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为此,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的发明点:
(1)考虑到单行道行车空间有限的特性,对单行道上的每一个车辆对象采用逐时分析机制获取对应的行驶轨迹,进而基于行驶轨迹实现对现场慢速车辆的识别和警示;
(2)通过对现场图像在LAB空间下不同成分值的不同处理,在减少图像运算量的同时保证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慢速车辆定向投影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连续获取机构,设置在单行道的上方,用于对单行道的整条道路进行连续多帧的图像数据采集以获得多帧单行道成像图像。
更具体地,在所述慢速车辆定向投影系统中,还包括:
成分解析机构,与所述连续获取机构连接,用于在LAB颜色空间下获取每一帧单行道成像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红绿成分数值、黑白成分数值和黄蓝成分数值以组成每一帧单行道成像图像的第一成分图像、第二成分图像和第三成分图像。
更具体地,在所述慢速车辆定向投影系统中,还包括:
分向处理设备,与所述成分解析机构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成分图像和所述第三成分图像同时执行基于空域微分模式的内容锐化处理,以分别获得第一锐化图像和第三锐化图像,并对所述第二成分图像执行先基于空域微分模式后基于Roberts算子的内容锐化处理,以获得第二锐化图像;
信号叠加设备,与所述分向处理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锐化图像、所述第二锐化图像和所述第三锐化图像进行逐像素叠加以获得逐像素叠加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云,未经孙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36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
- 下一篇: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