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流动比浊分析仪的流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2077.9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松;吴冬阳;张红漫;张之翼;唐美华;石成成;黄招霞;李金宽;张沛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2 | 分类号: | G01N21/82;G01N21/31;G01N2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流动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流动比浊分析仪的流路系统,该流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进样盘1、蠕动泵5、第一反应盘管6‑1、第二反应盘管6‑2、第三反应盘管6‑3、加热恒温器7、脱气装置8和光度检测器9,所述第一反应盘管6‑1、第二反应盘管6‑2和第三反应盘管6‑3的进液口分别连接有络合剂瓶2、缓冲溶液瓶3和沉淀剂瓶4;蠕动泵5还分别与络合剂瓶2、缓冲溶液瓶3和沉淀剂瓶4的出液管连接。本发明连续流动比浊分析仪的流路系统可以用连续流动比浊法(continuous flow turbidimetry,CFT)对循环冷却水中的羧酸盐和磺酸盐类聚合物进行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可以满足循环冷却水实际运行中对该类药剂浓度控制的需求,且简便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流动比浊分析仪的流路系统,可以用于测定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羧酸盐和磺酸盐类聚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无磷水处理剂如聚马来酸酐(PMA)、三元共聚物(TP)等羧酸盐和磺酸盐类聚合物取代含磷水处理剂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也使得原本通过检测磷的含量来监控药剂浓度的方法失去了作用。目前尚无一种较为成熟的检测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羧酸盐和磺酸盐类聚合物浓度的方法。
发明人发现由于这类聚合物在水中呈阴离子形态,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近中性介质中缔合形成白色悬浊物,通过比浊法可以较方便地估测循环水中聚合物的浓度,但是所形成的悬浊物的量和大小受多种因素(试剂浓度、介质条件、温度、时间、混合强度)影响,且易沉降,浊度的稳定性不高,手工操作重现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流动分析流路,可以用连续流动比浊法(continuous flowturbidimetry,CFT)对循环冷却水中的无磷聚合物分散剂进行测定。同时建立的CFT法用EDTA掩蔽水中的金属离子,在中性条件下,磺酸盐类和羧酸盐类聚合物与阳离子表面活剂反应生成白色悬浊物,在1~18mg/L范围内,420nm处的吸光度与聚合物的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二次曲线)。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可以满足循环冷却水实际运行中对该类药剂浓度控制的需求,且简便易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连续流动比浊分析仪的流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进样盘、蠕动泵、第一反应盘管、第二反应盘管、第三反应盘管、加热恒温器、脱气装置和光度检测器,所述第一反应盘管、第二反应盘管和第三反应盘管的进液口分别连接有络合剂瓶、缓冲溶液瓶和沉淀剂瓶;蠕动泵还分别与络合剂瓶、缓冲溶液瓶和沉淀剂瓶的出液管连接。
所述的光度检测器的出液口连接有第二废液管。
在加热恒温器和光度检测器之间设有脱气装置。
脱气装置的废液排出口连接有第一废液管。
优选所述的进样盘连接的管路管径2.0mm。
优选所述的络合剂瓶、缓冲溶液瓶、沉淀剂瓶连接的管路的管径为1.0mm。
所述的光度检测器内管路为盘管。本发明将常规光度检测器中的透明直管改为透明盘管,盘管优选为透明石英或玻璃材质,内径0.5-3mm,壁厚0.3-2mm,盘绕直径(外)20-50mm。当聚合物分散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水不溶物(沉淀)随试液在盘管中流经光源和光度检测器的感光元件之间时,能够因为盘管内液流的混合作用而保持稳定的悬浮状态,即实现动态浊度测定。传统手工操作则因为搅拌混合作用的随机性,无法使悬浮液的浊度保持可重现的状态。
光度检测器上部内侧设有感光元件,感光元件为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光度检测器内的盘管轴心处设有光源,且光源位于感光元件的正下方,向上照射。优选光源为LED灯或卤钨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20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