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碱生产中纯水回收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6428.5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1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唐焕清;赵金和;彭振宗;覃姣兰;农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田东锦盛化工有限公司;百色学院 |
主分类号: | C25B15/08 | 分类号: | C25B15/08;C25B9/19;C25B1/46;C25B15/023;C02F9/10;C02F10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越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3 | 代理人: | 杨艳珊 |
地址: | 5315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纯水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碱生产中纯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氯碱反应罐、蒸发罐、蓄水罐、泄气管、出水管A、出水管B、回水管以及纯水输入管;氯碱反应罐顶部安装泄气管和纯水输入管;氯碱反应罐底部安装有离子膜反应槽;氯碱反应罐底部一侧安装出水管A;出水管连接蒸发罐;蒸发罐一侧安装出水管B;出水管B连接蓄水罐;蓄水罐安装回水管;回水管另一侧连接氯碱反应罐的顶部;本发明通过利用氯碱反应过程排出的氯化钠电解液,同时又对氯化钠电解液进行蒸发得到纯水并存储到存储管内,同时又对纯水的使用合理化控制,不会造成的纯水能源的浪费,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碱工业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氯碱生产中纯水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氯碱生产的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的电解液和氯气,氢气三种物质。离子膜电解需要大量纯水配合电解,所以纯水是离子膜正常生产运行中的消耗能源,为此纯水的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氯碱生产中纯水回收利用装置,通过将氯碱反应罐产生的氯化钠电解液输入到蒸发罐内,蒸发过滤产生的纯水收集到纯水收集罐内。氯碱反应罐内纯水检测器检测到纯水不足时,通过纯水检测器控制第三阀门和第三输出泵,将蓄水罐内的纯水通过回水管输入到氯碱反应罐。
本发明氯碱生产中纯水回收利用装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氯碱反应罐、蒸发罐、蓄水罐、泄气管、出水管A、出水管B、回水管以及纯水输入管;
氯碱反应罐顶部安装泄气管和纯水输入管;氯碱反应罐底部安装有离子膜反应槽;所述氯碱反应罐底部一侧安装出水管A;出水管连接蒸发罐;蒸发罐一侧安装出水管B;出水管B连接蓄水罐;蓄水罐安装回水管;回水管另一侧连接氯碱反应罐1的顶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氯碱反应罐与蒸发罐之间连接的出水管A上安装有第一阀门和第一输水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蒸发罐与蓄水罐之间连接的出水管B上安装有第二阀门和第二输出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蓄水罐与氯碱反应罐之间连接的回水管上安装有第三阀门和第三输出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氯碱反应罐底部安装有纯水检测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三阀门和第三输出泵内均安装有智能控制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纯水检测器与安装有智能控制器的第三阀门、第三输出泵之间相互关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氯碱反应罐内采用离子膜反应槽,将产生的氯化钠电解液输入到蒸发罐内,蒸发过滤产生的纯水收集到纯水收集罐内;纯水收集罐内还可以继续使用到离子膜反应槽内,解决了氯碱生产中能源消耗过大及能源浪费的问题。
2、氯碱反应罐内纯水检测器检测到纯水不足时,通过纯水检测器控制第三阀门和第三输出泵,将蓄水罐内的纯水通过回水管输入到氯碱反应罐,解决了人工检测蓄水罐内的纯水的余量以及实现了自动一体化的纯水输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氯碱生产中纯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田东锦盛化工有限公司;百色学院,未经广西田东锦盛化工有限公司;百色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6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