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配比、结构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9682.2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9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路建国;高佳佳;万旭升;樊晓一;晏忠瑞;邱恩喜;刘骏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11/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导电 混凝土 配比 结构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配比,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强度导电混凝土配比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水泥550~800份、砂子800~1000份、碎石800~1000份、水220~320份、石墨粉40~100份、导电炭黑40~100份、钢纤维150~200份、短切碳纤维10~15份、长切碳纤维10~15份。
2.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强度导电混凝土结构整体纵截面为矩形,从下往上依次为第一混凝土层(1)、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板(2)、第二混凝土层(3)、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4)、第三混凝土层(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第二混凝土层(3)以及第三混凝土层(5)是由所述水泥(101)、碎石(102)、砂子(103)、水(104)、石墨粉(201)、导电炭黑(202)、钢纤维(203)、短切碳纤维(204)以及长切碳纤维(205)按照一定的配比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粉(201),是粒径为10μm~30μm的导电石墨粉;
所述导电炭黑(202),是粒径为10μm~20μm的导电炭黑粉;
所述钢纤维(203)是长度为4mm~50mm、长径比为40~80的冷轧钢纤维;
所述短切碳纤维(204)和所述长纤碳纤维(205)是一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其密度为1.76g/cm3~1.80g/cm3,弹性模量为2300Mpa~3400Mpa,抗拉强度可达到3400Mpa,导电性能优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板(2)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4)采用对预浸料热压成型方式制得,厚度为0.8mm~9mm;
所述碳纤维预浸料指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在纤维轴向有最大的强度,所述碳纤维预浸布的单层厚度为0.1mm~0.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板(2)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4)的内侧/外侧采用2~4层第一碳纤维铺层(601)和第二碳纤维铺层(602)交替对称的方式铺设,以增加材料内侧/外侧抗压缩和抗冲击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601)为+45°铺层;
所述第二碳纤维铺层(602)为-45°铺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板(2)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4)的中间层采用2~10层第三碳纤维铺层(603)和第四碳纤维铺层(604)交替对称的方式铺设,以避免拉-弯和弯-扭耦合作用而引起的材料板固化后的翘曲变形;
其中,所述第三碳纤维铺层(603)为0°铺层;
所述第四碳纤维铺层(604)为90°铺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601)和所述第二碳纤维铺层(602)可互相变化顺序;
所述第三碳纤维铺层(603)和所述第四碳纤维铺层(604)也可互相变化铺层顺序。
9.一种高强度导电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A:制备导电颗粒组分,分别称取对应质量的石墨粉(201)和导电炭黑(202),分别加入行星搅拌机中,加入对应份数的水,先低速(400rpm~600rpm)搅拌15min~20min,然后高速(1000rpm~1500rpm)搅拌60min~120min,制备成均匀的导电颗粒组分;
步骤B:制备导电混凝土浆料,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首先将水泥(101)、碎石(102)、砂子(103)以及水(104)一起倒入混合设备中,充分搅拌2小时,混合均匀,然后将步骤A中制备的石墨粉(201)和导电炭黑(202)浆料加入混合设备中搅拌30min~60min,制得导电混凝土浆料;
步骤C:形成第一混凝土层(1),将步骤B搅拌好的混凝土浆料均匀注入模具中,过程中按照轴向方向均匀铺设钢纤维(203)、短切碳纤维(204)以及长纤碳纤维(205),以互相搭接形成导电通路,同时在振动台上振捣20sec~25sec;
步骤D:铺设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板(2),在步骤C形成的第一混凝土层(1)上铺设第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板(2);
步骤E:形成第二混凝土层(3),重复步骤C,在模具中注入搅拌好的混凝土浆料,并按照轴向方向均匀铺设钢纤维(203)、短切碳纤维(204)、长纤碳纤维(205),形成第二混凝土层(3);
步骤F:铺设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4),重复步骤D,在第二混凝土层(3)上铺设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4);
步骤G:形成第三混凝土层(5),重复步骤C,在第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4)上浇筑第三混混凝土层(5);
步骤H:拆模养护,振捣完毕后的混凝土在温度为20℃,湿度为95%条件下养护24h后脱模,在此环境条件下养护28d,最终获得高强度高导电性的混凝土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968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