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生产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49500.1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6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军;张雨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江苏)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王睿 |
| 地址: | 22329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混凝土 叠合 生产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应用于叠合板生产领域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生产线及其制备方法,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清模工位、修模工位、模具配件安装工位、涂脱模油工位、钢筋布设工位、浇捣前设工位;浇捣工位、后处理工位、养护工位、脱模工位、构件成品转运工位和构件成品检验入库工位,该生产线以及制备方法的设置,提升了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了功能性划分,且功能性的划分不仅可以保证对应生产工人的工作能力,同时对于生产进度以及产品质量也提供了保障,此外也易于利用机械布设提升工序的自动化,进而实现对生产周期的严格把控,利于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增大产能,保证了生产持续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叠合板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生产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结构构件,经装配、连接、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构件生产工厂化,受人为及环境等施工因素影响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构件的质量,同时,又具有减少模板和劳动力用量,加快施工进度等优点,因此备受土木工程师的青睐。如叠合楼板由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现有的叠合板生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工作时间长,生产成本花费较高,进而遏制了其市场份额的扩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生产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清模工位、修模工位、模具配件安装工位、涂脱模油工位、钢筋布设工位、浇捣前设工位;浇捣工位、后处理工位、养护工位、脱模工位、构件成品转运工位和构件成品检验入库工位;
所述清模工位用于对生产应用到的模具组件进行清扫整顿,所述模具组件包括基础模具和模具配件,所述基础模具包括边模和台车底模,所述模具配件安装于台车底模用于对叠合板功能性的延展实现;
所述修模工位用于边模和台车底模的安装操作;
所述模具配件安装工位用于模具配件安装于台车底模;
所述涂脱模油工位用于将组装完成的模具组件与混凝土相接触的工作面进行涂油操作;
所述钢筋布设工位用于钢筋的摆放、补强以及绑扎操作,所述钢筋包括基础钢筋、加强筋和桁架钢筋,所述基础钢筋为若干直条筋或钢筋网片;
所述浇捣前设工位用于垫块以及堵浆条的放置,从而装配完成生产应用模具,所述垫块依次设置于基础钢筋的下方,所述堵浆条设置于边模的预留槽内。
所述浇捣工位用于在生产应用模具内进行布料操作,并形成混凝土浇捣体;
所述后处理工位用于将混凝土浇捣体的平面进行表面检查、清理、表面处理并将堵浆条取下;
所述养护工位用于将内置于生产应用模具内的混凝土浇捣体进窑对其进行养护,进而使其养护成型为叠合板构件;
所述脱模工位用于将养护完成的叠合板构件与模具组件进行分离,从而实现脱模处理,并对其叠合板构件进行修补;
所述构件成品转运工位用于将叠合板构件运输至堆场进行集中存放;
所述构件成品检验入库工位用于对叠合板构件进行表面、尺寸、预留孔洞的检验操作。
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制备方法,其操作步骤包括:
(1)清模操作:在清模工位对生产应用的模具组件进行清洁操作,所述模具组件包括基础模具和模具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江苏)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江苏)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9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