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腐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7717.9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1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蒋紫秋;卿定明;王诗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F3/04 | 分类号: | C25F3/04;C23F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晟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09 | 代理人: | 郑书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电解电容器 阳极 铝箔 腐蚀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腐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前处理、交流预处理、中间处理、后级交流处理、后处理;本发明所述的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腐蚀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阳极铝箔的比电容和抗拉强度;通过对第一混合溶液、第二混合溶液、第三混合溶液进行改进,其中第一混合溶液、第二混合溶液、第三混合溶液的处理能够显著阳极铝箔的比电容和抗拉强度,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羟基喹啉来显著提高初始蚀孔的大小以及深度,使其均匀分布;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己二酸进一步加强孔的深度,提高孔的活性与均匀性;第三混合溶液中的α‑溴代肉桂醛、钼酸铵的加入更进一步改善孔结构以及均匀性和孔深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腐蚀方法。
背景技术
阳极箔是生产铝电解电容器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电容器的性能。现在电解电容器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因此高容量成为电极箔行业的目标。电极箔的价格与其比容成正比,提高比容是电容器发展的主要突破方向。
根据平板电容器静电容量公式:C=(e0erS)/d,对于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内的铝电解电容器来说,静电容量主要由阳极箔的有效面积S的大小决定。因此,提高铝电解电容器静电容量的关键在于扩大阳极铝箔的有效面积。扩大铝箔表面积有多种方法,目前国内外各生产厂家多采用腐蚀扩面法,即通过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将铝箔表面蚀刻,使其表面凹凸不平,形成高密度均匀分布的且有一定深度的腐蚀坑道,这样在表观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表面积却显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腐蚀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阳极铝箔的比电容和抗拉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腐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将铝箔置于温度为35~4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1.5~3min,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2)交流预处理:将前处理后的铝箔置于40~50℃第一混合溶液中,进行交流预处理1~3min;
(3)中间处理:将交流预处理后的铝箔,置于40~50℃第二混合溶液中,在50~60℃下处理1~4min;
(4)后级交流处理:将中间处理后的铝箔,置于35~45℃第三混合溶液中,进行后级交流处理1~4min;
(5)后处理:将后级交流处理后的铝箔放入温度为20~30℃的硝酸溶液中浸泡1~3min,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氢氧化钠水溶液为2~3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组成为1.5~2.5mol/L盐酸、0.5~1mol/L硫酸、1.4~1.8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8~2.5g/L 8-羟基喹啉、0.08~0.12mol/L的氯化铝溶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组成为1.8mol/L盐酸、0.9mol/L硫酸、1.5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2g/L 8-羟基喹啉、0.1mol/L的氯化铝溶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交流预处理使用的是电压为220V、电流密度为0.3~0.6A/cm2、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混合溶液组成为1.5~2.5mol/L盐酸、0.5~1mol/L硫酸、0.2~0.5mol/L的己二酸、0.12~0.16mol/L的氯化铝溶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混合溶液组成为:2.5~3.5mol/L盐酸、0.5~0.8mol/L硫酸、1.2~1.6g/Lα-溴代肉桂醛、1.5~2g/L钼酸铵、0.12~0.18mol/L的氯化铝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77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