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细贝壳粉的制备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7184.4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彬;刘伟康;刘东善;莫旭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7/06 | 分类号: | B02C7/06;B02C7/11;B02C7/12;B02C19/18;B02C23/22;F27B9/06;F27B9/24;F27B9/36;F27B9/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陈伟斌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壳 制备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贝壳粉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细贝壳粉的制备设备,包括研磨装置、旋风分离器和风机,风机具有入风口和排风口,旋风分离器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出料口,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旋风分离器的顶部,出料口设于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旋风分离器内设有筛网,筛网设于旋风分离器的中部,进风口与研磨装置连通,出风口与入风口连通,排风口与研磨装置连通,符合粒径要求的粉末在风力、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器壁后失去惯性力,沿壁面下落至进入排料槽,由出料口落入收集袋里,不符合的粒径的粉末会随内旋流从出风口经过风机重新回到研磨装置中,进行再次研磨,实现了严格的贝壳粉的粉碎及过筛工作,提高了贝壳粉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贝壳粉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细贝壳粉的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国,每年产生千万吨贝壳废弃物,这种废弃物在得到利用之前,就堆积在路边,产生污染,但是随着我国对环保产业的重视,贝壳的利用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贝壳的用途有以下两种:(1)制作成手工艺品; (2)制备成贝壳粉加以利用。由于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贝壳粉的应用也得到重视,贝壳粉可应用在(1)对污染土壤中铅、锌、铬的稳定化作用、(2)作为固硫剂的处理煤炭中的硫、(3)对农田土壤中的镉污染钝化修复、(4)改性贝壳粉吸附海洋油污、(5)对水中磷的吸附、(6)抑菌、(7)制备涂料、(8)作为保鲜剂、(9)作为钙肥、(10)对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因此,贝壳粉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贝壳粉的粒径对其作用起到重要的影响。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170771U(公开日为2015年02月25日)公开了一种贝壳粉研磨分级装置,包括研磨主机、第一分级机、第二分级机、旋风收集器、除尘箱和引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的贝壳粉研磨分级装置通过第一分级机、第二分级机、旋风收集机和除尘箱对干粉原料进行三次分级,形成三种细度等级,并且分别通过第二分级机的第一下料口、旋风收集器的第二下料口和除尘箱的第三下料口下料收集。该专利通过研磨装置对贝壳粉进行研磨,可减小贝壳粉的粒径,并通过设置第一分级机、第二分级机、旋风收集器和除尘箱对不同粒径的贝壳粉进行分级收集,并通过引风机带动贝壳粉在第一分级机、第二分级机、旋风收集机和除尘箱之间流动,由于引风机产生的气流只能带动飘散的贝壳粉末经过后面的第一分级机、第二分级机、旋风收集器和除尘箱,通过磨盘扬起贝壳粉末,由于粒径更大的贝壳粉末可以被甩的更远,粒径大的贝壳粉末下落时会遮挡住粒径小的贝壳粉末,使随着气流离开研磨装置的贝壳粉末十分有限,更多符合粒径要求的贝壳粉末仍然沉淀在研磨装置中,使该专利的筛分出料量较小,效率低。而且,该专利为了使引风机排出的气流不带出贝壳粉末,采用了除尘箱,成本较高。另外,该专利的除尘箱采用的袋式除尘器,会影响引风机产生的、带动贝壳粉流动的气流,进一步降低了该研磨分级装置的出料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研磨充分的超细贝壳粉的制备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细贝壳粉的制备设备,包括研磨装置、旋风分离器和风机,所述风机具有入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旋风分离器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出料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所述旋风分离器内设有筛网,所述筛网设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中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研磨装置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入风口连通,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研磨装置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研磨装置包括箱体和至少一个磨盘,所述箱体内设有容纳腔和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进料口、第一排料口,所述第一排料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研磨槽,所述磨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磨盘的外缘位于所述研磨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磨盘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容纳腔的数量与所述磨盘的数量相等,各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进料口、多个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一排料口依次连通,所述箱体设有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容纳腔的料道,所述料道倾斜向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71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