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餐厨垃圾二次发酵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6989.7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季;陈妍;林永锋;田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C05F17/20;C05F17/5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贾玉霞 |
地址: | 21516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垃圾 二次 发酵 制备 有机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餐厨垃圾二次发酵制备有机肥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得到餐厨固体废弃物,然后加入稻壳,混合均匀,粉碎成粉末过筛,然后高温杀菌后添加降解纤维素、木质素的复合菌剂,进行一次发酵,得到初次发酵的餐厨废弃物;再按照7:1~7:2的比例,将S3发酵得到的初次发酵的餐厨废弃物与去除杂质且粉碎后的粒径为2~3cm的园林废弃物混合,调整混合后的水分至55%~65%,再次加入重量百分比2‰~5‰的好氧发酵菌剂,进行好氧堆肥,直到肥料腐熟。本发明利用日益增加的餐厨废弃物,又利用稻壳增加堆肥孔隙度,并利用园林废弃物增加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使得腐熟的肥料具有更好的品质和特性,为作物生长和发育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固体废弃物和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的资源化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餐厨 垃圾二次发酵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餐厨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 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国内外处理有机垃圾的方法主要有填 埋、焚烧、堆肥等,但由于传统方法的种种缺陷,例如填埋法会造成渗漏液污染水资源,焚 烧会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并且焚烧后的灰烬对土壤有巨大的毒害作用。而将餐 厨垃圾进行堆肥(Composting),不仅可以将其中的易腐有机物转化为土壤易接受的有机营养 土。而且在堆肥过程中的高温发酵使垃圾中的致病菌、寄生虫卵基本被杀死。堆肥法消除了 有害病菌的传播,同时把垃圾变为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一系列必须的营养(如磷、氮等有机 质),增加土壤中有益生物群、减少植物对化肥和杀虫剂的依赖性,改善土壤的物理和生物性 能。
目前的堆肥方式的分类有很多,按照堆肥的基本原理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好氧堆 肥是依靠转性和兼性好氧细菌的作用降解有机物,产生CH4、CO2、NH3和其它微量气体及有 机酸的降解过程,有机物分解迅速彻底,并且温度高、周期短、异味小。厌氧堆肥是依靠转 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作用降解有机物,它不需要经常翻搅堆肥原料,故可减少劳动量,它产 生的气体多为生物气体,不会导致温室效应。
但是厌氧堆肥虽然工艺简单、不需进行通风,但反应速率缓慢,堆肥化周期较长,臭味 大,不利于生产,制备有机肥料。而好氧堆肥时间较短,虽然需要翻动(比如条剁堆肥),但 频率不过高,不会产生大量能耗,有轻微气味产生,只是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充分 利用现有的堆肥技术,以及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实现资源的有机循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餐厨垃圾二次发酵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具体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餐厨垃圾二次发酵制备有机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餐厨废弃物去除杂质,然后固液分离,得到餐厨固体废弃物;
S2:向所述餐厨固体废弃物中加入稻壳,混合均匀,然后粉碎成粉末过筛;按重量份计 算,所述餐厨固体废弃物与稻壳的比值为7:1~7:2;
S3:将S2得到的产物放入干化发酵装置,在大于100℃的条件下充分杀菌,然后添加降 解纤维素、木质素的复合菌剂,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发酵48h以上,得到初次发酵的餐厨废 弃物;所述复合菌剂的接种量为S2得到的产物重量的3‰~5‰;
S4:按照7:1~7:2的比例,将S3发酵得到的初次发酵的餐厨废弃物与去除杂质且粉碎后 的粒径为2~3cm的园林废弃物混合,调整混合后的水分至55%~65%,再次加入重量百分比 2‰~5‰的好氧发酵菌剂,进行好氧堆肥,直到肥料腐熟。
进一步地,所述S4中的堆肥为条剁堆肥。
进一步地,所述S4中的堆肥时间为25天,堆肥的环境温度为1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菌剂为VT菌剂,添加量是产物重量的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