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巩膜交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5200.6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乐今;曹宇;王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N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巩膜 交联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巩膜交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该一种后巩膜交联装置包括气囊,包括收缩状态和充气后的膨胀状态;连通管,一端与气囊连通用于为气囊提供气体;光纤,沿着连通管设置,且光纤的输出端设置在气囊的位置处。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损伤性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巩膜交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文献报道,总体人口近视率已经达到30%多;其中,小学生中近视率约30%,中学生约为50%,而大学生则达到了约75%。在所有近视的患者中,有1%~2%的患者为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的患者中,眼轴会进行性增长,如不控制,则会进一步引起眼底疾病而产生更大的损害。
眼轴增长的主要部位在巩膜后极部,由于巩膜的主要结构是基质层,其中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而通过紫外线以及光敏剂核黄素的交联作用,可以使得胶原纤维交联化变得更加坚固,从而增加了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因此,后巩膜交联技术就是增加巩膜后极部的硬度从而控制眼轴的增长并预防近视的进展。其中,上述的交联技术已经成熟的应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中,但在后巩膜上的应用较少,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想要让整个交联过程发生在眼球后部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能使整个交联过程发生在眼球后部,实现后巩膜的交联,中国文献CN111265359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后部巩膜治疗的交联器、交联系统,该系统中采用环形壳体、平凸透镜,以及连接环形壳体的多条独立的通道,通过多条独立的通道将药物和紫外光引导到环形壳体内,通过平凸透镜照射在后部巩膜部位,实现交联。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后巩膜的交联,但需要较大的创口才能将环形壳体伸入到后部巩膜部位,损伤较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实现后部巩膜交联的设备使用时需要较大创口导致损伤性大的缺陷,从而提供损伤性小的一种后巩膜交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后巩膜交联装置,包括:
气囊,包括收缩状态和充气后的膨胀状态;
连通管,一端与气囊连通用于为气囊提供气体;
光纤,沿着连通管设置,且光纤的输出端设置在气囊的位置处。
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气泵。
所述光纤的输入端连接有固体紫外激光器。
所述气囊在膨胀状态时具有凹槽;所述光纤的输出端位于凹槽位置处。
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半球形,直径为5-15mm。
所述气囊的材质为柔性的可植入材料。
沿着连通管还设置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的出药口设置在气囊位置处。
所述输药管、光纤和连通管为一体结构。
一种后巩膜交联装置进行交联的方法,包括:将气囊伸入到后巩膜位置处,通过连通管为气囊通气,使其变化为膨胀状态实现光纤的输出端的固定,通过光纤输入紫外光到后巩膜位置处即可实现后巩膜位置处核黄素的交联。
后巩膜位置处的核黄素通过滴注的方式渗入到后巩膜位置处,或/和,在紫外光照射过程中通过输药管输入到气囊位置处的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为370nm,辐照强度为3mW/cm2,紫外线照射时间为30min。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超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5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