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发热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3878.0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乾;万颖萍;郑贤宏;杨海伟;李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9/00 | 分类号: | D06M19/00;D06M13/292;D06M11/56;A41D31/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功能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发热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材料浸渍于植酸溶液中,再浸渍于含锆溶液中,重复多次,再烘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基于层层自组装工艺实现Zr(Ⅳ)对羽绒纤维功能修饰的技术和性能。基于本发明方法制备的Zr(Ⅳ)修饰羽绒具有负载量大、结合牢度高等特点,经150W红外面辐射源照射30s,修饰羽绒的温升最高可达到3.75℃,远超过未处理的羽绒原样;并且经8次水洗,红外辐射自发热温升值降低幅度在5%以内。且,本发明技术中使用的植酸为天然有机酸,可自然降解,工艺技术具有环保属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羽绒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发热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羽绒具有轻质、蓬松度高等特点,是当今保暖性能最好的天然纤维填充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御寒服装、寝具的加工。但传统羽绒制品也还存在厚重、臃肿等问题,这与当今服装轻量化、简易便捷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相吻合。于是,如何进一步提升羽绒纤维的保暖性能吸引了研究学者的关注。
基于金属离子及其氧化物的远红外效应(吸收外界红外线辐射能量,促使自身温度提升),通过接枝、包覆/包埋等途径将铜、锌、锆等金属离子或其氧化物修饰到羽绒纤维上,可提升羽绒的保温性能,其中Zr(IV)对羽绒修饰改性的报道较多,提升羽绒红外温升性能最为突出。但因羽绒表面由甾醇、三磷酸酯等双分子层构成,具有疏水特性,接枝耗时长,接枝率低,金属离子负载量有限;同时金属离子与羽绒蛋白大分子之间作用力弱,存在耐水洗牢度不高等问题;环糊精等包覆剂的使用还对羽绒蓬松度造成影响,合成交联剂的使用也损伤羽绒的天然纤维属性,以上都阻碍了Zr(IV)修饰羽绒的规模化生产。
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是利用逐层交替沉积的方法,借助各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层与层自发地缔合形成结构完整、性能稳定、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分子聚集体或超分子结构的过程。LBL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可通过改变自组装层数以及聚电解质类别实现对大尺度综合调控。当前,LBL已广泛用于阻燃、抗菌、拒水拒油等多功能纤维材料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发热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提高其保暖性能;尤其适用于羽绒,在不损伤羽绒自身蓬松性能的前提下,可显著提升羽绒的保暖性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鹅绒、鸭绒等材料;也可用于蚕丝、羊毛、兔毛等蛋白质类动物皮毛的功能修饰,提高保暖性。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热功能材料。
本发明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热功能材料的应用,用于制作保暖用品,包括但不限于保暖服装、寝具。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发热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材料浸渍于含磷酸根基团的溶液中,取出,水洗、脱水;
2)再浸渍于含锆溶液中,取出,水洗、脱水;
3)重复步骤1)-步骤2)操作,再烘干,即得。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材料选自动物的皮、毛或羽;优选为鹅绒、鸭绒、蚕丝、羊毛或兔毛;更优选的为鹅绒或鸭绒。
步骤1)中所述含磷酸根基团的溶液优选为植酸溶液,植酸具有6个可反应的磷酸根基团,修饰量大;同时,植酸是可降解的生物质酸,有生态环保属性。
进一步的,所述植酸溶液质量浓度为0.7-1.8%;
步骤1)所述浸渍是指常温下浸渍于溶液中10-20min;
步骤1)中所述水洗是指用蒸馏水水洗;浸渍水洗5-10min,目的是避免表面粘附的植酸脱落到含锆溶液中,致使含锆溶液自身络合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3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