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希瓦式菌株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2600.1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6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坤;隋晓日;孙延瑜;程漫漫;胡晓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3/00;B82Y40/00;B82Y30/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魏毅宏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希瓦式 菌株 及其 用途 | ||
1.于2020年12月16日以保藏号CCTCC M 2020910保藏于武汉大学的海洋希瓦式菌株Shewanella sp.FD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希瓦式菌株用于将离子态的非金属稀散元素还原为零价态的用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希瓦式菌株用于将离子态的硒元素或碲元素还原为零价态的用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希瓦式菌株用于吸附零价态的非金属稀散元素形成纳米颗粒的用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希瓦式菌株用于吸附零价态的硒元素或碲元素形成纳米颗粒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希瓦式菌株用于从纳米颗粒中回收纳米材料的用途。
7.一种生产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希瓦式菌株Shewanella sp.FDL-2与离子态的非金属稀散元素在包含适合底物的培养基中培养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生产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10~45℃,盐度为1~7%,pH为3~10;优选地,所述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20~35℃,盐度为1~3%,pH为5~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生产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添加碳源后的无机盐培养基,所述无机盐培养基的成分包含氯化铵、氯化钠、HEPES、氯化钾和氯化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生产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乳酸钠、甲酸钠、葡萄糖和果糖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碳源为乳酸钠。
11.一种回收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希瓦式菌株Shewanella sp.FDL-2和离子态的非金属稀散元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回收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
-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希瓦式菌株Shewanella sp.FDL-2与离子态的非金属稀散元素混合培养产生的混合物进行离心;
-将所述混合物进行超声破碎;
-将获得的沉淀物进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26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