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车型及车距的交通运输用过路卡取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1282.7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0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崔嘉;张洪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83/08 | 分类号: | B65D83/08;B65D25/52;G07B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1118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车型 交通运输 路卡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自适应车型及车距的交通运输用过路卡取放装置,该过路卡取放装置包括安装板、输送组件、发放组件、若干组卡夹,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输送组件上设置有发放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及发放组件内均设置有卡夹,所述卡夹对过路卡进行储存,所述发放组件对过路卡连续发放,所述输送组件对卡夹进行输送。卡夹如同弹夹一样对过路卡进行大量储存,并自动安装在发放组件上,发放组件内部结构通过转动对过路卡进行连续发放,而且,整体装置根据车辆的车型以及车辆距离取放装置之间的距离进行自我姿态调整,实现对不同车型、车距的过路卡发放工作,节省车辆在收费站的停留时间,避免堵车现象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路卡取放技术领域,具体为自适应车型及车距的交通运输用过路卡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高速公路车道收费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能支持现金、IC卡、储值卡、ETC等收费方式,随着支付方式的逐渐完善,刷卡收费和不停车收费的方式成为了最为普遍的收费方式,大大提高了收费效率。
刷卡收费时,车主需要在高速路口上高速时拿取过路卡,在上高速公路时,收费站需要车主驾驶车辆在闸道进行有序的排队,依次拿取过路卡。但是由于收费站窗口是固定的,而且车辆在进入闸道时,不能较为理想的控制车辆与收费站窗口之间的距离,这将直接导致车辆与收费站窗口之间的距离较大,并且不同大小的车辆与收费站窗口的高度差也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不同高度、不同停车位置的驾驶员无法快速取卡,当车辆过高、过低或者过远时,驾驶员无法正常坐在车内取卡,需要将身体伸出车窗或者下车进行取卡。这不仅增加了取卡难度,还造成时间的浪费,耽误了后续的车主的时间,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适应车型及车距的交通运输用过路卡取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适应车型及车距的交通运输用过路卡取放装置,该过路卡取放装置包括安装板、输送组件、发放组件、若干组卡夹,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输送组件上设置有发放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及发放组件内均设置有卡夹,所述卡夹对过路卡进行储存,所述发放组件对过路卡连续发放,所述输送组件对卡夹进行输送。卡夹如同弹夹一样对过路卡进行大量储存,并自动安装在发放组件上,发放组件内部结构通过转动对过路卡进行连续发放,而且,整体装置根据车辆的车型以及车辆距离取放装置之间的距离进行自我姿态调整,实现对不同车型、车距的过路卡发放工作,节省车辆在收费站的停留时间,避免堵车现象的出现。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调整滑杆,底板上开设有两组输送槽,每组所述输送槽内均设置有输送带,每组所述输送槽内位于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若干组输送板,每组所述输送板上均开设有两组固定槽。两侧的调整滑杆均安装板上的角度气缸滑动连接,通过两组角度气缸的伸缩,实现底板在安装板上的角度调节,两组输送带分为上卡夹输送带和下空卡夹输送带,卡夹通过固定槽固定在输送板上,输送带对输送板进行输送,使输送板带着卡夹移动到发放组件内,从而实现卡夹的自动上位。
所述底板下方中部位置设置有模组,所述模组上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底板滑动连接,延伸板与发放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靠近发放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进位气缸,所述进位气缸上设置有进位推板。模组使延伸板在底板上伸缩,从而使发放组件靠近或远离车辆,且发放组件与延伸板转动连接,发放组件通过转动实现与延伸板之间的角度调整,进而使驾驶员更方便的拿取过路卡,外壳对底板上输送的卡夹进行防护,同时为进位气缸的安装提供支撑,进位气缸通过进位推板将卡夹从输送板上推下,并推入到发放组件中,从而实现卡夹的自动安装,同时,进位气缸通过进位推板对已经空了的卡夹进行磁吸附,使卡夹从发放组件中脱离,方便下一组卡夹的放置,实现卡夹的自动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1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