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痰管及吸痰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1246.0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1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董新新;徐亚君;刘卫珍;张少华;杨贵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新新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赵晨宇 |
地址: | 830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痰管 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吸痰管及吸痰设备,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吸痰管包括吸痰管本体和封头。吸痰管本体包括衔接管、转动管和搓捻管,转动管的两端分别与衔接管和搓捻管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且转动管能够沿自身轴线方向旋转。接头包括具有一端开口的负压调节腔体和封帽,开口为横截面为圆形的负压调节口,封帽和负压调节口相互适配,且封帽铰接于负压调节腔体。该吸痰管通过在衔接管和搓捻管之间设置能够沿其自身轴线方向旋转的转动管,使得吸痰管本体,具有一个活动的自由端,从而利于医护人员捻发该吸痰管,提高吸痰管的使用效果,减小吸痰时对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可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痰管及吸痰设备。
背景技术
吸痰器主要是电动式多功能负压吸痰器和简易手动吸痰器,操作端需要连接吸痰管或海绵吸痰管方可使用。一般常用电动式,有电源开关和手控开关,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吸痰和口腔护理,简单易学。用于对伤病员进行常规吸痰、气管切开等处理,适用于部队战救医疗以及医院或家用有呼吸道粘液或呕吐时的及时吸痰处理。简易手动吸痰器可应用于运输途中和野外的吸痰抢救,具有无电源、体积小、重量轻、吸引力大、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成本低、坚固耐用等特点。
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症于昏迷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的情况、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现有的吸痰法包括捻发式吸痰法与传统吸痰法,相较于传统吸痰法,捻发式吸痰法在吸痰时可减小对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可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患者耐受性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现有的吸痰管在捻发转动时,其转动效果均不太优良,管身转动的同时,封头也会转动,其使用效果不佳,不利于捻发式吸痰法的使用。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现有的吸痰管在捻发时,管身转动的同时,封头也会转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痰管,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其通过在衔接管和搓捻管之间设置能够沿其自身轴线方向旋转的转动管,使得吸痰管本体,具有一个活动的自由端,从而利于医护人员捻发该吸痰管,提高吸痰管的使用效果,减小吸痰时对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可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痰设备,其利于捻发式吸痰法,具有上述吸痰管的所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痰管,该吸痰管包括吸痰管本体和封头。上述吸痰管本体包括衔接管、转动管和搓捻管,上述转动管的两端分别与上述衔接管和上述搓捻管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且上述转动管能够沿自身轴线方向旋转。上述接头包括具有一端开口的负压调节腔体和封帽,上述开口为横截面为圆形的负压调节口,上述封帽和上述负压调节口相互适配,且上述封帽铰接于上述负压调节腔体。
该吸痰管通过在衔接管和搓捻管之间设置能够沿其自身轴线方向旋转的转动管,使得吸痰管本体,具有一个活动的自由端,从而利于医护人员捻发该吸痰管,提高吸痰管的使用效果,减小吸痰时对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可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转动管为管身上设有若干可伸缩褶皱单元的管体结构,上述褶皱单元包括上褶皱部和下褶皱部,上述上褶皱部和上述下褶皱部一体成型,且上述上褶皱部和上述下褶皱部的连接处的管道直径小于上述上褶皱部和上述下褶皱部的管道直径。
通过设置具有若干褶皱单元的转动管,使得转动管能够旋转。且上褶皱部和下褶皱部的设置,使得其连接处的管壁壁径较薄,其连接处在轴向上和径向上均具有不错的转动性,利于对转动管弯折或者旋转,提高捻发时的使用效果,降低吸痰使对患者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新新,未经董新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1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四驱的运动姿态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海龟龟背寄生贝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