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巷道围岩的支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6752.0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郑超;龙丹;郭璐璐;杨铭斐;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20/00;E21D21/00;E21D11/1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徐云侠 |
地址: | 46704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巷道 围岩 支护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巷道围岩的支护结构,包括:巷道上安装有锚杆和锚索,锚杆为中空管体,喷层喷覆在巷道的表层,吸热管固连于锚杆的内部,吸热管沿锚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热交换介质充斥于吸热管内,冷却层设于喷层的内侧,冷却液充斥于空腔内,排液管固定于冷却层内,排液管的第一端设于空腔底部,排液管的第二端延伸出冷却层与外部的循环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巷道围岩的支护结构可有效吸收巷道内围岩中的热量,避免了巷道围岩的破坏,进而保证了支护结构的支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护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巷道围岩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高地温、地热水、高地应力”已成为当前位于板块活动区的水利水电、交通和矿山等隧道工程的主要特点,当隧道埋深过大,或受到岩浆活动、温泉等地下热水的影响时,在高岩温作用下,隧道内的巷道结构内产生附加温度应力,可能引起隧道开裂,与此同时,在高地温、高地应力耦合作用下,岩体内积聚的高温温降、应变能释放时将导致强烈的围岩破坏,导致巷道围岩稳定性降低,巷道支护难度急剧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巷道围岩的支护结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吸收想到围岩热量的巷道围岩支护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巷道围岩的支护结构,包括:
巷道,巷道上安装有锚杆和锚索;
锚杆为中空管体;
喷层,喷层喷覆在巷道的表层;
第一吸热管,第一吸热管固连于锚杆的内部,第一吸热管沿锚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吸热管两端封闭;
热交换介质,热交换介质充斥于第一吸热管内;
冷却层,冷却层设于喷层的内侧,其中,内侧为远离巷道的一侧,冷却层具有空腔,锚杆贯穿冷却层的内外侧壁;
冷却液,冷却液充斥于空腔内;
排液管,排液管固定于冷却层内,排液管的第一端设于空腔底部,排液管的第二端延伸出冷却层与外部的循环泵连接。
可选的,冷却层的内侧设有隔热层。
可选的,隔热层的内侧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凹槽固定有第二吸热管,第二吸热管垂直于锚杆设置,第二吸热管平行于巷道底面设置,第二吸热管内充斥有热交换介质。
可选的,隔热层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与凹槽连通。
可选的,喷层与冷却层之间设有隔热层。
可选的,隔热层为玻璃棉。
可选的,喷层为柔性喷层。
可选的,隔热层的内侧设有防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锚杆设计为中空杆体,在其中固定第一吸热管的方式,可以使巷道内围岩中的热量进入锚杆内,从而被第一吸热管内的热交换介质吸收,而通过设置在喷层的内侧的充斥有冷却液的冷却层可以使第一吸热管内的热交换介质在冷却层被冷却,此外,排液管的设置可保证当冷却液失效时将其有效排出,再注入新的冷却液,进而保证了第一吸热管的吸热效率,有效吸收巷道内围岩中的热量,避免了巷道围岩的破坏,进而保证了支护结构的支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巷道围岩的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G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H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6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基坑工程分仓施工临时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碳化硅晶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