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石化企业环境应急培训的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33285.6 | 申请日: | 2021-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2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洋;谢谚;杨文玉;张树才;周志国;王昕喆;闫茜;曲聪;张福良;盛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石化 企业 环境 应急 培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石化企业环境应急培训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情景编辑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培训操作模块和演练考核模块,其中,情景编辑模块用于自定义编辑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自主学习模块用于学习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和环境应急装备物资应用策略,培训操作模块用于训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环境应急装备物资操作,演练考核模块用于进行单人或多人演练考核,根据演练考核成绩评价环境应急培训效果。本发明系统涵盖突发水体污染、水上溢油等环境突发事件情景,解决了石化企业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实战演练成本高、易受外界条件限制以及桌面推演实操性差的问题,在增加突发环境事件演练真实性和实操性的同时降低了演练成本,提升了环境应急培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应急培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石化企业环境应急培训的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应急培训与演练考核是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环境应急培训与演练考核主要通过实战演练和桌面推演,实战演练过程中考虑到安全等因素,无法真实再现突发环境事故时的事故形态,例如突发环境事故中产生的事故污水以及水面溢油等,导致环境应急培训实战演练过程中缺乏真实感。同时,由于环境应急培训实战演练过程中需要协调较多人员、调用众多物资装备,消耗较多的时间和费用,且演练次数有限;桌面推演则侧重于对环境应急处理程序的演练,形式单一,实操性较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等技术已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及培训方面,但主要针对电力、消防安全、个体装备方面的培训,并未涉及针对突发水体环境污染、水上溢油等环境应急情景的培训,并且石化企业现有环境应急培训系统存在易受实战演练外界条件限制、演练成本较高、可操作性较低的问题,因此,亟需针对石化企业存在突发水体污染、水上溢油等环境突发事件情景,提供一种用于石化企业环境应急培训的系统,从而增强环境应急培训效果,有效提升环境应急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石化企业环境应急培训的系统。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石化企业环境应急培训的系统,采用B/S系统构架方式,基于GIS构建三维场景,包括情景编辑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培训操作模块、演练考核模块;
情景编辑模块,被配置为用于编辑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自主学习模块,被配置为用于学习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和环境应急装备物资应用策略;
培训操作模块,被配置为用于训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环境应急装备物资操作;
演练考核模块,被配置为用于进行单人或多人演练考核。
优选地,所述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包括水体污染情景、大气污染情景和水上溢油情景。
优选地,所述情景编辑模块用于编辑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该模块通过选择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设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装置及位置,在装备物资模型库中选择用于处理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装备,从装备物资模型库中加载装置三维场景,再从人员模型库中选择人员角色,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流程,设置各人员角色对应的任务职责及工作流,将人员角色及应急装备加载至三维场景中,生成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其对应的环境应急预案。
优选地,所述自主学习模块用于学习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和环境应急装备物资应用策略,该模块通过以视频方式呈现情景编辑模块中生成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环境应急装备物资应用策略教学视频,配合路径提示和操作提示,三维演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各人员角色的任务职责及环境应急装备物资应用策略。
优选地,所述培训操作模块用于训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环境应急装备物资操作,通过模拟突发环境事件中各人员角色的任务职责以及对应环境应急装备物资的操作,进行交互式训练,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培训模块和环境应急装备物资操作培训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3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