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植草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3005.1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6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赵俞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顺滇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10;A01G9/02;A01G9/033;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赵爱婷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 植草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植草沟,包括布设在地面中的地埋盒,地埋盒内部具有一个顶部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内浮动安装一集水盒,集水盒的输出端连接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所述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一根以上的支撑弹簧,集水盒具有一个顶部开口的集水腔,当集水腔内有水时下压底部的支撑弹簧;本发明的植草沟,在不使用时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可有效防止外部垃圾在植草沟内的堆积,并能够有效解决植草沟的低凹结构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且本发明的结构在雨天时,具有更好的抗雨水冲击的能力,最大程度保护种植制备,减少土壤的流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植草沟。
背景技术
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除转输型植草沟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及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植草沟的结构一般都是呈一条较长的凹陷型结构,植草沟的作用只局限于雨天时候使用,而大部分的天气则为晴天,晴天时,植草沟的结构如果设置在一些重要地段,则很容易影响人们,凹陷的植草沟容易摔跤,容易聚集垃圾,导致植草沟的堵塞,给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由于植草沟很多布设在一些坡面上,横向拦截的植草沟受到水流冲击较大,会直接冲击在种植物上造成种植物的死亡,以及带走大量的土壤,水土流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水利植草沟,其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不影响晴天时的地面道路完整性,同时又能在雨天时形成凹陷结构,达到排水的目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垃圾在植草沟内的堆积,并能有效减少土壤的流失量,增加植被的安全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利植草沟,包括布设在地面中的地埋盒,地埋盒内部具有一个顶部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内浮动安装一集水盒,集水盒的输出端连接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所述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一根以上的支撑弹簧,集水盒具有一个顶部开口的集水腔,当集水腔内有水时下压底部的支撑弹簧;
位于集水盒上端的容纳腔内横向贯穿设置一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通孔,正对每个通孔的集水腔底面均设置有一支撑柱,所述集水盒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以上的限位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板上垂直向上设置有一块以上的隔板,隔板与隔板之间均设置有一植草盒,植草盒内均设置有植草腔,植草腔内种植植被,所述植草盒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过滤小孔,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高度不同的支撑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块的设置高度由两侧向着中间呈递减状,支撑柱的设置高度由两侧向着中间呈递增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采用硬质支撑板,其两端分别嵌入设置在地埋盒的内壁面中,支撑板上的通孔的内径大于支撑柱的外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支撑机构均包括一限位条以及一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气囊条,气囊条嵌入设置在地埋盒内壁面开设的凹槽内,气囊条的外侧端装入限位条,限位条通过气囊条向外顶出,通过限位条与集水盒的下端面接触支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条的外侧端为一个弧形凸面,所述集水盒的下端面与限位条的支撑端为一个弧形导向面,集水盒通过弧形导向面与弧形凸面接触支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条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气囊条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排气微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集水盒内无水时,各位于中间的植草盒的高度最高,两端高度最低;当集水盒内充满水时,中间位置的植草盒的高度最低,两端高度最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植草沟,在不使用时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可有效防止外部垃圾在植草沟内的堆积;
由于在晴天时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所以填补了低凹结构对人们造成的不利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顺滇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顺滇水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3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