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有效氮和底层质量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2821.0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马正强;陈文聪;王雄奎;雷艳;李胜金;喻越;张文汉;朱永章;余翔;艾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12 | 分类号: | C21D8/12;C23C8/26;C21D1/26;C21D1/74;C21D3/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有效 底层 质量 高磁感 取向 硅钢 制造 方法 | ||
一种提高有效氮和底层质量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方法:冶炼后连铸成坯;对铸坯加热;热轧、常化及酸洗后时效冷轧;在湿式气氛下脱碳退火;在湿式混合气氛下均热;在湿式混合气氛下渗氮退火;进行后工序。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合理控制渗氮过程,提高渗氮后钢板基体内氮含量与总氮量之间的比例达到80%以上,使无点状露晶产生,最终获得产品的底层质量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有效氮和底层质量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低温板坯加热+脱碳退火后渗氮的取向硅钢制造技术,成为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的首选。低温板坯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坯加热温度在1100~1250℃,解决了传统1350~1400℃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能耗高、烧损大、加热炉修补频繁、成本高等难题,而且热轧卷无边裂、成材率高;但是,此项技术中抑制剂不足,需在脱碳退火后进行渗氮,形成足够的抑制剂以获得抑制能力。
低温板坯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经脱碳退火后,采用氨气进行连续渗氮处理,以获得合适尺寸的初次再结晶晶粒和好的高斯织构,以获得高取向度的二次再结晶晶粒和优异的磁性能。但这种渗氮方法,要求脱碳退火后的基板表面具备合适的氧化层结构,才能促进渗氮,提高渗氮效率和渗氮深度,实现优异的磁性能与良好的表面质量同时兼得、协调统一。但在实际控制中,渗氮困难、氮在钢板表面与厚度方向分布不均匀等难题,不仅造成获得型抑制剂在钢板内形成困难、分布不均匀,进而抑制能力不足和二次再结晶不完善,产品磁性能下降,而且氮在表面氧化层中聚集,未能完全渗入钢板基体,产生点状露晶缺陷。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钢板的渗氮情况,大家均采用总单量来予以描述,其存在的不足是不能正确及客观反映渗入钢板基体内实际起到抑制作用的氮量,包含了氧化层中的促进形成点状露晶的氮量,且即便是按照本发明所述有效氮进行测算,其有效氮也仅在75%以下,这不仅是氮资源被浪费,更主要的使钢板表面质量点状露晶仍得不到很好解决。
经检索: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2758127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渗氮退火工艺,其渗氮温度在760~860℃,时间20~50sec,氧化度PH2O/PH2:0.045~0.200;NH3:0.5~4.0%,渗入氮含量90~260ppm。此工艺可以提高渗氮效率,但无法控制渗入钢板基体内的氮量比例,在钢板基体内形成获得抑制剂并起抑制作用的氮量不可控;此外,760~860℃下渗氮易造成氮含量偏高,较多的氮在氧化层中聚集,易产生点状露晶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合理控制渗氮过程,提高渗氮后钢板基体内氮含量与总氮量之间的比例达到80%以上,使无点状露晶产生,最终获得底层质量优异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一种提高有效氮和底层质量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方法,其步骤:
1)经常规冶炼后连铸成坯;
2)对铸坯加热,控制加热温度在1150~1250℃
3)进行常规热轧、常化及酸洗后进行时效冷轧,轧制至成品厚度;
4)在湿式气氛下进行脱碳退火,并控制脱碳退火在778~848℃,脱碳退火时间在30~40sec,露点在45~59℃,混合气氛中氢气占体积百分比38%~48%,分压比PH2O/PH2在0.20~0.40;
5)在湿式混合气氛下进行均热,均热温度在787~849℃,均热时间在10~20sec,露点在35~59℃,混合气氛中氢气占体积百分比38%~48%,分压比PH2O/PH2在0.20~0.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2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