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机壳式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9161.0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6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岩;于占洋;王瑾;王紫丞;郭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9/22 | 分类号: | H02K9/22;H02K5/20;H02K9/04;H02K3/24;H02K5/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邵明新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机壳 外转 永磁 同步电机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高效冷却散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辅助机壳式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冷却装置。其保障电机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包括永磁电机,还包括散热铜管,散热铜管的一端与辅助机壳式散热器相连,散热铜管的另一端插入永磁电机的定子铁心轭部,散热铜管用于吸收定子绕组和定子铁心中产生的热量,辅助机壳式散热器增大了散热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冷却散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辅助机壳式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器、工业机器人等多种新型应用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永磁同步电机性能要求不断提升、功率密度持续增大的背景下,这就对电机的电磁设计、结构设计和散热设计等带来了新的挑战。
永磁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意味着电机内部绕组铜耗、定子铁耗和永磁体涡流损耗等的增加,直接引起电机内部发热量和热流密度的增加,电机温升过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永磁电机使用寿命的长短及运行的可靠性均依赖于电机稳态温升,只有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增强电机的散热能力,才能够合理的分配电机的各项指标,完成电机设计工作。电机若没有合适的散热系统,将会导致电机的温度过高,从而对电机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因此,研究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的冷却散热结构,对解决电机过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新型冷却结构,其针对外转子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运行时绕组损耗过大,导致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充分利用散热铜管的高导热性能,将热量快速、高效地传递到永磁电机外部,使永磁电机处于合适的运行温度范围内,防止运行出现故障,保障电机安全可靠地运行,保障电机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散热铜管,散热铜管的一端与辅助机壳式散热器相连,散热铜管的另一端插入永磁电机的定子铁心轭部,散热铜管用于吸收定子绕组和定子铁心中产生的热量,辅助机壳式散热器增大了散热面积。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采用自然冷却或强迫通风冷却散热方式。
更进一步地,强迫通风冷却中:保证风扇通风能够吹拂辅助机壳式散热器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永磁电机的定子绕组一端采用绕组端部导热胶A灌封,定子绕组另一端采用绕组端部导热胶B灌封。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心采用多个单齿铁心(单个定子齿)拼装,每个单齿铁心均与一散热铜管相对应,散热铜管的数量与定子槽数相同;单齿铁心轭部设置有贯通的散热铜管孔,散热铜管穿过与之对应的散热铜管孔,两者采用过盈配合,并通过导热胶灌封。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机壳式散热器包括环形机壳本体,环形机壳外周等间距设置有多根外部散热筋,环形机壳内周等间距设置有多根内部散热筋;环形机壳端面开设有等间距地散热铜管圆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铜管的吸热端插入定子铁心轭部,散热铜管的外部散热端插入与辅助机壳式散热器的对应圆孔内,且两者过盈配合相连,并采用导热胶灌封。
进一步地,所述永磁电机的转子铁心与转子机壳相连,并通过加载端盖和加载伸出轴向外输出机械转矩。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载端盖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A和弹垫固定在转子机壳上,并一同旋转输出机械转矩。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心与支撑轴相连,并通过机座固定板与实验支架相连,用于样机的实验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充分利用散热铜管高导热系数的优点,将热管的吸热端插入定子铁心轭部,能够将热量高效地传递到永磁电机外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9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桶装容器灌装加液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服务可视化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