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本地隐私保护的自适应异步联邦学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8810.5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8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森;李亚男;任雪斌;赵鹏;于新林;王炳焕;周子昊;沈杰;姜悦樱;包舒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16/2458;G06N2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本地 隐私 保护 自适应 异步 联邦 学习方法 | ||
1.具有本地隐私保护的自适应异步联邦学习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心服务器初始化全局模型并将全局模型参量、梯度裁剪标准、噪声机制、噪声方差广播给所有参与用户,每个用户先利用从本地数据中抽取的样本训练全局模型并对梯度逐个进行裁剪、扰动,之后将扰动的梯度发送至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从缓冲队列中选取前K个扰动梯度进行平均聚合,并将平均后的梯度代入随机梯度下降公式更新全局模型参量,同时根据预设阶段迭代次数自适应地调节梯度裁剪标准、噪声方差、学习率,之后中心服务器将更新后的全局模型参量、梯度裁剪标准、噪声方差广播给上一回合参与更新的K个用户,本地用户和中心服务器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全局迭代次数达到给定标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参量初始化:中心服务器定义损失函数f(w,ξ)、每回合参与用户量K、学习率γ、梯度裁剪标准c、噪声机制噪声方差σ2、衰减比例ρ、样本抽样比率r、全局迭代次数T、阶段更新次数Ts、初始化模型参量w1;
2)参量广播:中心服务器将当前时刻模型参量w1、梯度裁剪标准c、噪声机制噪声方差σ2、样本抽样概率r发送给全部用户;
3)本地梯度计算:每个用户基于接收到的样本抽样概率r从本地抽取训练样本,之后基于接收的模型参量计算训练样本对应的梯度,其中训练样本大小是期望为nkr的随机变量,nk为第k个用户的样本总量;
4)本地梯度裁剪:每个用户基于接收到的梯度裁剪标准c对训练样本上的梯度逐个裁剪;
5)本地梯度扰动:对每个训练样本对应的梯度,独立地从噪声机制从中抽取方差为σ2的噪声并将此噪声添加到裁剪后的梯度;
6)本地梯度上传:每个用户计算本地扰动后梯度的平均值,并独立并行地将平均值上传至中心服务嚣;
7)全局梯度聚合:中心服务器从缓冲队列中选取前K个本地用户的扰动梯度并取其平均;
8)全局模型更新:中心服务器基于平均聚合梯度对全局模型参量wt进行梯度下降更新,得到更新后的模型参量wt+1;
9)自适应参量更新:中心服务器根据当前全局迭代次数t与预设阶段更新阈值Ts关系判断是否更新梯度裁剪标准、噪声方差、学习率三个参量:
若是,则按照比例ρ∈(0,1)衰减梯度裁剪标准;按照比例ρ2∈(0,1)衰减噪声方差;按照特定公式更新学习率;
若否,则继续使用当前梯度裁剪标准、噪声方差、学习率;
10)更新参量发送:中心服务器将更新后的全局模型参量wt+1和自适应调节后的梯度裁剪标准、噪声方差发送至上回合参与更新的K个用户,在下一回合全局模型更新中使用自适应调节后的学习率,上述过程重复进行直至满足给定的全局迭代次数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本地隐私保护的自适应异步联邦学习方法,其特征在于,1)的具体操作为:中心服务器定义损失函数f(w,ξ)、每回合参与用户量K、学习率γ、梯度裁剪标准c、噪声机制噪声方差σ2、衰减比例ρ、样本抽样比率r、全局迭代次数T、阶段迭代次数Ts、初始化模型参量w1,
假设损失函数f(w,ξ)满足L-Lipschitz光滑,即同时满足梯度有界,即其中为第k个用户的样本分布,第k个用户的样本量为nk,令其中为全体参与联邦学习用户集合;
设置学习率γ:P为待定参量且其计算公式为其中
设置当前阶段迭代次数T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本地隐私保护的自适应异步联邦学习方法,其特征在于,2)的具体操作为:中心服务器将初始模型参量w1、梯度裁剪标准c、噪声机制噪声方差σ2、样本抽样概率r广播给全部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88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OTA包下载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闭合空间圆柱绕流作用力分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