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孔桩脱水泥浆免烧砌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2701.2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6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罗文杰;宋冰泉;胡云峰;王毓晋;关西文;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诺丁汉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诺丁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28/04;E04B2/02;E04C1/40;E01C5/00;E01C5/04;B28B3/02;B28C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脱水 泥浆 砌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桩脱水泥浆免烧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底层、中间层和表层;底层和表层为超高性能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底层和表层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细骨料900‑1100,矿渣微粉300‑500,粉煤灰150‑350,氢氧化钠25‑35,水120‑160,水玻璃120‑180,钢纤维60‑200;中间层为渣土混凝土,中间层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渣土1750‑2300,水泥460‑630,粗骨料250‑760,土壤固化剂0.5‑3,水430‑560;底层与中间层之间有第一涂层,中间层与表层之间有第二涂层,涂层为强碱溶液涂层;所述的渣土为含有膨润土的钻孔泥浆脱水后的渣土,所述的膨润土的主要成分为蒙脱土。该钻孔桩脱水泥浆免烧砌块砌块具有较高的整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钻孔桩脱水泥浆免烧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钻孔桩施工普遍采用主要成分为蒙脱石的膨润土做泥浆护壁来防止孔壁坍塌,产生的泥浆若不能得到资源化利用,则会产生废弃泥浆排放处置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免烧砌块产业需要大量的自然砂石资源,天然材料短缺已成为较普遍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已有将钻孔桩施工产生的泥浆脱水后所产生的渣土制备免烧砌块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但现有技术的免烧砌块仍存在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或称弯曲抗拉强度较低的缺点,影响泥浆脱水后产生的渣土的高品质资源化再生利用,即现有技术的渣土制备出的免烧砌块一般不适合应用于需较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应用场景,如承重墙、铺路砖等,而仅适用于装饰隔墙等所需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不高的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高的钻孔桩脱水泥浆免烧砌块。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钻孔桩脱水泥浆免烧砌块,包括底层、中间层和表层;
底层和表层为超高性能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底层和表层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细骨料900-1100,矿渣微粉300-500,粉煤灰150-350,氢氧化钠25-35,水120-160,水玻璃120-180,钢纤维60-200;
中间层为渣土混凝土,中间层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渣土1750-2300,水泥460-630,粗骨料250-760,土壤固化剂0.5-3,水430-560;
所述的渣土为含有膨润土的钻孔泥浆脱水后的渣土,所述的膨润土的主要成分为蒙脱石。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钻孔桩脱水泥浆免烧砌块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免烧砌块既解决了高含水量且含有膨润土泥浆的消纳问题,又有效缓解了砌块产业的天然材料短缺的问题。它以钻孔桩脱水泥浆为主要原材料,将钻孔桩泥浆资源化利用,为现有技术的泥浆排放处置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又大量减少了自然砂石资源的消耗。
特别是本发明免烧砌块分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共三层,中间层采用以脱水泥浆的渣土为主要成分的固化废弃材料,该层可大量消纳废弃的脱水泥浆,且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底层与表层则采用超高性能碱激发矿渣混凝土为加强层,提高了免烧砌块的整体力学性能,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砌块强度偏低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脱水泥浆免烧砌块的附加值。
本发明钻孔桩脱水泥浆免烧砌块整体抗压强度高,抗折强度或称弯曲抗拉强度高:
本发明由底层、中间层和表层构成复合砌块,利用底层和表层的超高性能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具有的高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和高弹性模量的特点,以表层和底层约束中间层的渣土混凝土受力变形,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砌块的抗压强度,此即为边缘约束效应。底层和表层的超高性能碱激发矿渣混凝土抗拉性能越好、弹性模量越高,越有利于砌块整体抗压强度的大幅度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诺丁汉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诺丁汉大学,未经宁波诺丁汉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诺丁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2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