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柱模板的加固装置及其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2026.3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飞;张丁辉;励升科;谢继抗;朱建强;沈建锋;冯康;陈正宗;阮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至方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4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加固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柱模板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紧机构(2),数量为若干个,且从上至下排列;
连接机构(3),数量为若干个,每四个所述连接机构(3)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的夹紧机构(2)之间的四角;
所述夹紧机构(2)包括:
基板(21),形状呈回字形;
螺杆(22),数量为八个,且每两个为一组分别螺接于所述基板(21)的四周两端;
挡块(23),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22)的内侧;
夹板(24),套接于所述挡块(23)的外壁,所述夹板(24)的内侧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25);
转杆(26),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22)的外壁外侧;
连接杆(27),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转杆(26)的另一端;
把手(28),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连接杆(27)的外侧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模板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23)的形状呈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模板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限位槽(25)等距分布于夹板(24)的内侧,且限位槽(25)的开口处为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模板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
第一支撑座(31),固定连接于位于顶部的所述基板(21)的下表面边角处;
第二支撑座(32),固定连接于位于底部的所述基板(21)的上表面边角处;
第一连杆(33),一端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31)的内腔;
第二连杆(34),一端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2)的外壁,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4)的前侧顶部开设有滑槽(35);
限位块(36),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33)的前侧底端,且另一端内嵌于所述滑槽(35)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柱模板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5)呈弧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柱模板的加固装置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本装置从上至下套在由面板和木方构成的模具外侧,使夹紧机构(2)找准最上方木方加固位置,通过第一连杆(33)和第二连杆(34)的连接作用,可使多个夹紧机构(2)从上至下等距排列,找准加固位置;
步骤二,握住把手(28),通过连接杆(27)驱动转杆(26)旋转,进而使位于同侧的两个螺杆(22)同步旋转,由于螺杆(22)与基板(21)螺纹咬合,从而能推动夹板(24)向内侧移动,确保限位槽(25)套在木方上,不断向内侧挤压木方,便可实现对模具加固;
步骤三,当需要进行拆卸时,驱动螺杆(22)反向旋转,促使夹板(24)向外侧移动,解除对木方的加固,将夹紧机构(2)从模具上取下,受夹紧机构(2)重力作用,连接机构(3)折叠后使夹紧机构(2)堆叠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柱模板的加固装置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连接机构(3)折叠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由于滑槽(35)与限位块(36)配合对第一连杆(33)与第二连杆(34)之间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连杆(33)与第二连杆(34)之间拉直,进而使第一连杆(33)与第二连杆(34)的连接处可向内侧移动进行折叠,确保第一连杆(33)与第二连杆(34)收纳在基板(21)之间,缩小占用空间,使多个夹紧机构(2)成为一个整体,达到夹紧机构(2)堆叠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至方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至方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20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