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催化氧化双酚A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2474.5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洋;安坤;白洁琼;寇蓉蓉;叶晔;王龙乐;魏良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52;C02F1/04;C02F1/461;C02F3/00;C02F10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催化 氧化 生产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催化氧化双酚A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S1:初次絮凝、S2:双酚A析出、S3:二次絮凝、S4:电解氧化、S5:膜过滤,本发明的净化方法简单,净化效率高,通过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大颗粒物质,再通过挥发溶剂使双酚A物质析出后进行二次絮凝,能够减少废水中的双酚A物质,再对废水进行氧化时耗能就相对降低了,本发明在对双酚A物质进行氧化时通过臭氧进行氧化,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形成氧气,氧气溶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氧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催化氧化双酚A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双酚A,也称BPA,在工业上双酚A被用来合成聚碳酸酯(PC)和环氧树脂等材料。60年代以来就被用于制造塑料(奶)瓶、幼儿用的吸口杯、食品和饮料(奶粉)罐内侧涂层。BPA无处不在,从矿泉水瓶、医疗器械到及食品包装的内里,都有它的身影。每年,全世界生产2700万吨含有BPA的塑料。但BPA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此有关。欧盟认为含双酚A奶瓶会诱发性早熟,从2011年3月2日起,禁止生产含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
双酚A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药、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在塑料制品的制造过程中,添加双酚A可以使其具有无色透明、耐用、轻巧和突出的防冲击性等特性,尤其能防止酸性蔬菜和水果从内部侵蚀金属容器,因此广泛用于罐头食品和饮料的包装、奶瓶、水瓶、牙齿填充物所用的密封胶、眼镜片以及其他数百种日用品的制造过程中。
在塑料制造的过程中,常会使用到双酚A,然而双酚A的污水却非常难处理,不仅需要对常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还需要特别对双酚A进行电解氧化,然而现有技术中,双酚A的净化效率太低,净化成本太高,因此需要一种简单且高效的净化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催化氧化双酚A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催化氧化双酚A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次絮凝:将双酚A生产废水导入絮凝装置中进行絮凝处理,絮凝装置内加入絮凝剂并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絮凝剂用量300mg/L,所述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60r/min,搅拌时长30min,搅拌后得到絮凝液,所述絮凝液再导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得到预处理废水;
S2:双酚A析出:将预处理废水加入到挥发池进行挥发,挥发池上方封闭,挥发池在常温常压下加热至83-85℃,通过风机将挥发蒸汽吹至冷凝管中进行冷凝,再对冷凝液进行收集后集中处理,挥发池内预处理废水的挥发时长按预处理废水体积30min/m3进行增减,挥发池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为 30r/min;
S3:二次絮凝:将经过步骤S2处理后的废水导入絮凝装置内进行二次絮凝,絮凝装置内加入絮凝剂并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搅拌后得到絮凝液,所述絮凝液再导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得到待分解废水;
S4:电解氧化:将待分解的废水导入电催化氧化器中进行氧化分解,电催化氧化器电解温度25-40℃,电极表面积1.2m2,电磁搅拌速度90-100r/min,电解时长1-2h,电解过程中通过微管曝气的方式从电解池底部充入臭氧,臭氧充入速度为10cm3/s;
S5:膜过滤:将经过电解后的废水导入生物膜过滤池,过滤池内部通过生物膜过滤法对电解废水未分解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过滤,最后对尾水监测,合格后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采用阳离子淀粉-聚合氯化铝铁的复合絮凝剂,选用这种复合絮凝剂能够对废水中多种物质进行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24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