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低温成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0232.2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8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白鹭岛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干桂花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低温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低温成茶工艺,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鲜茶叶;将鲜茶叶置于萎凋槽中,通入热风萎凋,热风温度保持在20~25℃;将萎凋后的鲜茶叶置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过程中分3‑4次加压,每次加压后松压;将揉捻后的鲜茶叶放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结束后制茶胚;将茶胚放入烘烤室内,先在100℃下烘烤钝化酶活性,摊凉,放置,再复火提香,密封包装。本发明开创了一种红茶的新工艺,低温成茶、清润柔香,其茶汤橙黄透亮、茶香清香纯正、茶性温润刺激度低、茶感柔顺不挂喉、口味丰富,相较于传统红茶,本发明的茶性更加温和清润、干茶更加清柔顺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低温成茶工艺。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成的饮品,其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具有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利尿、消除水肿、强壮心肌功能等功效,为世界消费者所喜爱。红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传统制茶工艺中存在茶汤挂喉、活性物质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的流失、气味不佳等现状。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红茶低温成茶工艺,低温成茶、清润柔香,其茶汤橙黄透亮、茶香清香纯正、茶性温润刺激度低、茶感柔顺不挂喉、口味丰富。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低温成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鲜茶叶;
2)萎凋:将鲜茶叶置于萎凋槽中,通入热风萎凋,热风温度保持在20~25℃;
3)揉捻:将萎凋后的鲜茶叶置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过程中分3-4次加压,每次加压后松压;
4)发酵:将揉捻后的鲜茶叶放入发酵室内发酵,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结束后制茶胚;
5)烘烤:将茶胚放入烘烤室内,先在100℃下烘烤钝化酶活性,摊凉,放置,再复火提香,密封包装。
优选地,步骤2)中,控制萎凋后的鲜茶叶中含水量在32~36%。
优选地,步骤3)中,每次加压时间为15-20min。
优选地,先在100℃下烘烤8-12min钝化酶活性,摊凉,放置3-5个月,再在70℃下复火烘烤提香。
本发明的萎凋工艺采用低温萎凋。现有技术中传统机器制茶的萎凋温度相对比较高、手工制茶一般采用自然萎凋,相比较而言,低温萎凋相较于传统机械高温萎凋和自然萎凋方式而言,更大程度的保证走水的均匀性和鲜叶中维生素的保留等,茶汤更柔滑,汤色更艳丽。
本发明的揉捻工艺采用低温揉捻。传统揉捻工艺有机械揉捻和手工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随着揉捻时间的增加,鲜叶叶温温度会升高;传统机械揉捻过程中一般采用3到4次加压,不间断的给茶叶压力,导致在揉捻的过程中叶温升高,茶叶提早进入发酵环节,茶叶因提前发酵,茶多酚过早被氧化了,低芳香物质还没有散发,高芳香物质已经出来了,茶汤挂喉时常出现;手工揉捻又不可控,取决于制茶师傅的力气大小,揉不透或者揉不匀时常出现。本发明在原有揉捻技术的基础上,更新加压工艺,通过每次加压后松压至常压,避免连续加压导致茶叶叶温过高,使茶叶更好的破壁的同时,又摆脱茶多酚的过早被氧化。
本发明的发酵工艺采用低温发酵。目前茶叶发酵方式有很多,现有机械发酵大多在30-33℃、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然而,温度提高,茶叶倾向于熟化而非氧化,茶叶中有效成分茶黄素含量降低,本发明采用低温下自然氧化,稳定茶叶中茶黄素的含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白鹭岛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白鹭岛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0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