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9834.6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1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丁照杰;陈义飞;张乐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李村河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78;C02F1/24;C02F1/5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污水处理 结构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城市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COD检测设备分为位于臭氧接触池进水端;所述处理结构的处理方法如下:S1.设定臭氧与COD反应比例为α=O3∶COD5∶=2∶1;S2.设定总出水COD的控制值为28mg/L;S3.设定保安臭氧投加比例20%;S4.设定保安臭氧投加比例40%;S5.测量高速气浮池出水水量Q1和MBR出水水量Q2;S6.计算总水量Q总=Q1+Q2;S7.测量高速气浮池出水污染物浓度CCOD(1),和MBR出水污染物浓度CCOD(2);S8.测量总出水渠污染物浓度CCOD(out),总出水渠污染物浓度为高速气浮池出水水渠和MBR膜池出水水渠污染物浓度之和;S9.当总出水渠COD<25mg/L时:高速气浮池出水水渠臭氧投加量m1=20%×10mg/L*Q1,MBR膜池出水水渠臭氧投加量m2=20%×10mg/L*Q2;S10.计算总臭氧产量:m总=m1+m2;S11.通过FCV1控制FIT1接近m1,通过FCV2控制FIT2接近m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针对污水cod处理而改进的处理工序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多数沿河而建,将处理后的达标水排放到河中,其中判断是否达标的重要参数是cod值。在类地表IV类水控制指标排放限制中,规定化学需氧量(CODcr)排放限制为30mg/L,符合该指标后才能称为达标水,由于处理后排放水会时刻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因此保证出水的cod值满足排放限制。
现有的水处理工序简要来说,一般有沉淀池、曝气池、生物池、MBR膜池、高速气浮池、臭氧接触池、消毒接触池,最终经由泵站排出,其中COD检测设备位于泵站出水端,检测出水的COD值是否达标。污水分两路进入臭氧接触池,分别是从高速气浮池和MBR膜池进入臭氧接触池,经臭氧接触池处理后,再经过消毒接触池处理,最后进入泵站,这一流程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泵站出水端的COD检测设备,而COD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所需的时间也至少为一个小时,使得出水的COD数值需要至少滞后两个小时才能拿到,而在两个小时之间有大量的水被排放,等拿到数据后再去决定臭氧的投放量。若检测到COD值未达标,就无法弥补之前排放水的问题,且尤其是大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中泵站多为15万吨、20万吨、30万吨级别,水处理是全年无休工作,即使之前排放未达标也不能立刻停止工作,故而会给水处理单位带来麻烦,且很容易触发监管部门的监管。
而且由于水处理是长期工作,导致水处理单位必须平衡处理成本,保证经济性,不可能无节制的投放臭氧,这就必然会限制臭氧的投放比例,多数情况下应为10mg/L左右。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调节好水处理成本与排放限制达标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现实且急需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城市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该处理结构是流程结构,在原有的流程上进行改进得出。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至少包括高速气浮池、臭氧接触池、MBR膜池、消毒接触池,高速气浮池和MBR膜池分别通过出水水渠连接臭氧接触池,臭氧接触池通过出水水渠连接消毒接触池,COD检测设备分为位于臭氧接触池进水端水渠;
所述处理结构的处理方法如下:
S1.设定臭氧与COD反应比例为α=O3:COD5:=2∶1;
S2.设定总出水COD的控制值为28mg/L;
S3.设定保安臭氧投加比例20%;
S4.设定保安臭氧投加比例40%;
S5.测量高速气浮池出水水量Q1和MBR出水水量Q2;
S6.计算总水量Q总=Q1+Q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李村河水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李村河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9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