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ubescenoside C在制备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06886.8 申请日: 2021-01-26
公开(公告)号: CN112891361B 公开(公告)日: 2023-01-06
发明(设计)人: 刘中秋;程媛媛;吴鹏;周华;廖国超;张容容;黄秋菊;陈思璇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1/704 分类号: A61K31/704;A61K9/08;A61K9/48;A61K9/20;A61K47/38;A61K47/36;A61K47/02;A61K36/185;A61P9/10;A61K125/00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赵崇杨
地址: 51041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pubescenoside 制备 防治 心肌 缺血 灌注 损伤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了毛冬青三萜皂苷类化合物Pubescenoside C在制备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三萜皂苷类化合物Pubescenoside C可通过调控HSP90/GSK‑3β的相互作用来介导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极化,从而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组织病变,减少心肌损伤的作用。所述毛冬青三萜皂苷类化合物Pubescenoside C还可以结合其他药物辅料制备成不同剂型的药物,所制备的药物可用于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毛冬青三萜皂苷类化合物PubescenosideC在制备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心肌缺血后在一定时间内又恢复血供,在灌注血液过程中缺血心肌发生更严重损伤的病理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可占全部梗死心肌面积的50%。目前认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氧自由基(OFR)大量产生、细胞内钙超载、内皮细胞激活、炎性反应等,其细胞学基础是心肌细胞凋亡。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常用钙离子拮抗剂、受体拮抗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等药物,来预防和控制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诱发的心律失常、心脏顿抑和心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临床未获得满意的效果。毛冬青为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属植物Ilex pubescensHook.etArn.,是我国南方常用中药,其药用部位为根,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中国专利CN 106892958 A公开了一种环外双键乌苏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由毛冬青根经乙醇回流提取得到,具有抗炎活性;中国专利CN 109045051 A公开了一种E环开裂的乌苏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用途,该化合物同样源于毛冬青根,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毛冬青三萜皂苷类化合物Pubescenoside C在制备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由毛冬青干燥根乙醇回流提取和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三萜皂苷化合物Pubescenoside C,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

本发明研究表明,所述毛冬青三萜皂苷类化合物Pubescenoside C可以通过调控HSP90/GSK-3β的相互作用来介导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极化,从而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组织病变,减少心肌损伤的作用,可用于制备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因此,本发明首先请求保护毛冬青三萜皂苷类化合物Pubescenoside C在制备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胶囊剂或口服片剂。

优选地,所述化合物在在药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5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载体。

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胶囊剂或口服片剂。

优选地,式(I)所示化合物在药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50%。

优选地,所述注射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式(I)所示化合物溶于注射用水,用碳酸钠调pH,除菌过滤后灌封,100℃流通蒸汽灭菌10~20min,制成每支1~2mg/mL的注射液供注射使用。

更优选地,所述注射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式(I)所示化合物溶于注射用水,用碳酸钠调pH,除菌过滤后灌封,100℃流通蒸汽灭菌15min,制成每支2mg/2mL的注射液供注射使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68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