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刚毛藻生长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组合物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4837.0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9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群;李莉;刘洪军;王晓红;李辉;白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N65/28 | 分类号: | A01N65/28;A01P13/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沈小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刚毛 生长 复合 植物 提取物 组合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刚毛藻生长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组合物及使用方法,属于海水池塘养殖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植物提取物为液体,其中的组分百里香提取物,紫苏提取物,薄荷提取物,桉树叶提取物,丁香提取物,助溶剂和增溶剂,所述复合植物提取物与生物质炭,沸石粉,膨润土,淀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既能够有效控制海水养殖池塘中刚毛藻的异常生长,且能改善优化养殖环境,不影响养殖对象生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物控制藻类生长导致的环境恶化以及二次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池塘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刚毛藻生长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组合物及使用方法,用于海水养殖池塘刚毛藻异常生长的处理。
背景技术
池塘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受到“高投入高产出”观点的影响,肥水剂、人工饲料等投入品的乱用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养殖池塘营养物质循环紊乱、生态系统失衡,富营养化加剧。
刚毛藻是一种典型的底栖附着藻类,其异常生长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观表象,这种现象已经在海水养殖池塘普遍存在,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刚毛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摄取水体中有限的营养成分,抑制池塘基础饲料和单胞藻的正常繁殖和生长;与养殖生物竞争生存空间,并且缠绕鱼苗、参苗等养殖对象,影响其生长;分解腐烂后产生毒素,沉积池底后易导致底层缺氧,使养殖环境恶化、养殖对象死亡。
目前,针对海水养殖池塘大型藻类过度繁殖的处理措施主要有三类方法:(1)物理方法:包括常见的人工打捞,以及各种清除设备,如专利CN201621093610.1;(2)化学方法:主要是向池塘水体中泼洒各种化学试剂,如专利CN201911029396.1、CN201611139741.3、CN201510397531.3;(3)生物方法:包括向水体中投放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以及以藻控藻、高等水生植物控藻、滤食性鱼类食藻等方法,如专利CN201710673708.7、CN201810342790.X、CN201710836673.4。但因刚毛藻具有繁殖能力快、生长适应性强、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尚无较好的处理方法。人工打捞会导致刚毛藻配子放散后迅速固定发育形成新的个体,生物方法多用于前期防治阶段,化学方法可以抑制刚毛藻的快速生长,但也会进一步破坏池塘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污染。
近些年,有研究者发现某些植物可以抑制淡水中微藻的生长。例如大麦秸秆、大萍及其碱类提取物、单宁酸可以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可见植物可以通过化感作用或是其某些活性成分抑制藻类的异常生长,但该研究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且多集中于淡水水域。目前,有关处理海水养殖池塘刚毛藻异常生长的方法多以预防为主;针对已经出现刚毛藻异常生长的池塘,还没有较好的快速有效的原位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植物提取物生物活性成分多样、低毒副作用等特点,提供了一种利用复合植物提取物原位处理海水养殖池塘刚毛藻异常生长的使用方法,既能够有效控制海水养殖池塘中刚毛藻的异常生长,且能改善优化养殖环境,不影响养殖对象生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物控制藻类生长导致的环境恶化以及二次污染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控制海水养殖池塘刚毛藻异常生长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溶液,其原料及所占比例:百里香提取物的体积百分比10%~15%,紫苏提取物的体积百分比3%~5%,薄荷提取物的体积百分比3%~5%,桉树叶提取物的体积百分比3%~5%,丁香提取物的体积百分比1%~3%,助溶剂的体积百分比10%~15%,增溶剂的质量百分比为3%~5%,其余为蒸馏水。
进一步,所述的助溶剂为无水乙醇。
进一步,所述的增溶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泊洛沙姆。
所述植物提取物均使用由水蒸气蒸馏法提炼的植物精油,其含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百里香酚、迷迭香酸、薄荷醇、桉叶油素以及丁香酚等,在多种成分的相互协同作用下,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进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的渗漏,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未经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4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免灌液高效离心泵
- 下一篇:一种基于浏览历史序列的用户身份认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