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氨尾气防堵塞净化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3650.9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0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征;王利国;李会泉;曹妍;贺鹏;顾卫荣;师蕊;安靖华;陈家强;徐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石家庄循环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堵塞 净化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氨尾气防堵塞净化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喷淋区,下部为吸收区,所述喷淋区中自上而下设有喷淋头和折流挡板,所述吸收区自上而下设有换热器和含氨尾气进料口。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喷淋区和吸收区的结构划区,并采用含氨尾气温度、压力分级调节的方法,实现废气中氨的高效脱除,且可避免管路中碳铵的堵塞问题,长时间连续运转无堵塞;所述装置结构及净化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投资低,运行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氨尾气防堵塞净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煤化工中,原料煤大多需经过气化、冷却、净化、变换等过程才能生产出符合比例要求的合成气,进而可以转化为所需的目标产品,如尿素、乙二醇、甲醇等。原料煤中氨含量一般为0.6~1.2wt%,在气化过程中约15%转化为NH3,含氨煤气虽然已经过高温水洗净化处理,但是在后续降温减压过程中不可避免还会有碳铵析出,造成管路堵塞。尿素、脲类等煤基化学品为精细化工领域常用羰化反应料,羰化反应过程高温高压,会有氨气生成,在氨气降温减压过程中会存在碳铵析出堵塞管路的问题。
当前含氨废气的处理原则为提升温度和水喷淋,常见的方法包括高温高压水喷淋法和减压后氨气水喷淋法,即前者喷淋装置需要较高的压力,喷淋后的装置内水温较高,导致氨气净化程度低,喷淋后气相管路存在潜在的堵塞现象,管道需定期处理堵塞物;后者为防止减压过程中因节流膨胀温度骤降导致的管路堵塞,要求含氨尾气具有较高的温度。
CN 111482059A公开了一种含氨尾气的处理方法和含氨尾气处理系统,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将含氨尾气通入一级氨吸收塔采用喷淋氨水进行循环喷淋,以得到一级氨水和一级含氨尾气;将得到的一级含氨尾气通入二级氨吸收塔且在二级氨吸收塔内采用无盐水进行循环喷淋,以得到二级氨水和二级含氨尾气;将得到的二级含氨尾气通入喷淋塔且在喷淋塔中用酸液进行喷淋,以得到相应的铵盐溶液;该方法中需要使用多级吸收塔以及喷淋塔进行含氨尾气的处理,处理工艺及装置较为复杂,且同样存在碳铵析出的问题。
CN 201384920Y公开了一种含氨尾气吸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吸收液箱、吸收塔和喷淋泵,所述吸收塔包括进气口、填料层、多孔分布板和喷淋器,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吸收塔下部塔壁上,所述填料层设置于吸收塔内腔顶端,所述多孔分布板设置于所述填料层下方,所述多孔分布板下方设置有喷淋器,所述喷淋器通过管路与所述喷淋泵出口相连,所述喷淋泵的进口与所述吸收液箱相连,所述吸收液箱位于所述吸收塔的底端,并与所述吸收塔出口相连通,所述吸收液箱下部设置有出料孔;该装置只是简要介绍了吸收塔的内部结构,并未对各组件结构或组装进行明显改进,含氨尾气的吸收同样存在降温后碳铵颗粒堵塞的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含氨尾气防堵塞控制装置及方法,既能实现尾气中氨的高效吸收,又能避免管路中碳铵的堵塞问题,对煤化工及下游应用领域安全生产和环保均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含氨废气的净化效果差及净化后尾气管路潜在的堵塞、投资大和净化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氨尾气防堵塞净化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通过结构分区设置,并采用含氨尾气温度、压力分级调节的方法,实现废气中氨的高效脱除,且可避免管路中碳铵的堵塞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氨尾气防堵塞净化装置,所述装置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喷淋区,下部为吸收区,所述喷淋区中自上而下设有喷淋头和折流挡板,所述吸收区自上而下设有换热器和含氨尾气进料口。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石家庄循环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石家庄循环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3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