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建筑楼板用传感装置、预制楼板构件及其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2911.5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喻虎;唐玉娇;陆松伦;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11/24;E04G21/14;E04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建筑 楼板 传感 装置 预制 构件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楼板用传感装置、预制楼板构件及其装配方法,该传感装置包括保护盒、传力组件和传感器,传感器位于在保护盒内,传力组件一部分伸出保护盒,用于埋入楼板内以传递楼板形变,另一部分伸入保护盒内且与传感器连接,传感器能够通过传力组件感知楼板的应变量。本发明传感装置将传感器组件安装在保护盒内,保护盒的盒盖暴露在楼板外侧面且可拆卸,方便传感器组件的安装、更换和维护,增加了传感装置的耐久性和寿命;该传感装置的保护盒和传力组件均预制到预制楼板构件,减少现场浇筑和吊装施工损耗,减少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楼板用传感装置、预制楼板构件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感系统也逐渐应用到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中。在建筑结构体的健康监测系统中,监测的主要工作量集中在应变测量和温度测量上,目前对建筑结构的监测,大多通过监测人员进行目测法、发射光谱法、回弹法、声发射法、渗漏实验法、脉冲回波法、射线法等周期性检测,普遍存在实时性差、工序复杂、人力成本高等问题。
一些专利文献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公告号为CN204988570U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建筑应力监控装置,该装置将电阻应变片粘是在钢筋表面,而应变片和粘胶均不耐久,其正常使用寿命一般只有1~2年,不能和建筑同寿命。公告号为CN203432546U的专利文献提供一种光纤光栅式混凝土埋入应变传感系统,该系统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埋入混凝土中,比应变片更耐久,但传感器埋入混凝土里无法更换,且由于电子元件的差异性,没法保证每一个传感器都能达到设计寿命,一旦在混凝土里出问题,将导致系统作废,无法挽回,故也不能保证和建筑同寿命;并且高精度的传感器在施工现场安装,再浇筑混凝土,稍不注意即会损坏,存活率较低。
公布号为CN106017568A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体系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及集成方法,该系统将传感器预埋到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里,减少了施工时安装的损坏情况,但同样未能解决传感器在建筑使用中损坏更换的问题。同时,由于传感器足够精密,如果预先固定到构件上,则构件在运输、吊装、施工过程中,也会因为震动、吊装荷载或超出正常设计的施工荷载而降低精确度甚至损坏。
公告号为CN203432545U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光纤光栅式混凝土表贴应变传感系统,该系统中,传感器安装在建筑竣工后的构件表面,解决了传感器施工损耗和使用中损坏更换的问题,但是因为传感器的支座是固定在构件表层混凝土上的,未与应变效果最明显的深层钢筋混凝土接触,所以相对于埋入式传感器来说,应变信号相对于楼板的应变量更加滞后,且线性度也更差。另外,如果这种表贴式传感器安装在混凝土梁、板的上表面,势必会影响屋内地板和家具的装修布置;如果这种表贴式传感器安装在混凝土梁、板的下表面,要更换传感器时需要取得楼下业主的同意,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楼板用传感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建筑楼板用传感装置,用于装配式建筑楼板健康监测,包括传感器、保护盒(1)和传力组件(2),传感器位于在保护盒(1)内,传力组件(2)一部分伸出保护盒(1),用于埋入楼板内以传递楼板形变,另一部分伸入保护盒(1)内且与传感器连接,传感器能够通过传力组件(2)感知楼板的应变量。
上述装配式建筑楼板用传感装置中,传力组件(2)至少设有右传力杆件(22),右传力杆件(22)一端伸入保护盒(1)内并与传感器右端固定连接,右传力杆件(22)的另一端伸出保护盒(1)并可滑动穿过一中空套管(114)用于直接埋入楼板内以传递楼板形变,传感器左端限位;优选的,中空套管(114)与保护盒(1)的右侧面一体连接。
上述装配式建筑楼板用传感装置中,传力组件(2)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