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6723.6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9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方燎原;马贵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B28B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郑园 |
地址: | 450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预制构件 钢筋 连接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装配式预制构件钢筋连接施工困难且载荷传递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装配式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包括转换连接板,转换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相邻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接长钢筋焊接。装配式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转换连接板两种不同结构时,所对应的两种方法。在工厂化加工装配式预制构件时,将接长钢筋焊接于转换连接钢板上,现场施工时,将接长钢筋端部的转换连接钢板与已有需接长的钢筋端部转换连接钢板对齐,将两块转换连接钢板焊接成整体,从而通过转换连接钢板完成受力钢筋荷载的转换传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预制构件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钢筋连接接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现浇方式施工中也有很多可靠的连接做法,但随着工业化建筑的发展,特别是预制装配式构件的推广普及,原有的钢筋接长连接方法已满足不了工业化建筑的需要,急需寻找一种新的连接方法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明确:装配式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其中的焊接连接更多是采用现浇施工中的绑条焊、对接焊等方法,由于现浇施工中采用的是单根钢筋现场绑扎成型的方式,把接头安排在有操作空间部位,现场将需接长钢筋的头部对齐和进行焊接施工就显得较为方便。但在工业化施工的前提下,工厂化加工的钢筋网片或钢筋笼,特别是预制构件中需在现场接长的钢筋,要将每一根钢筋的头部对齐后再进行焊接施工,难度就很大甚至是难以完成。
经检索,现有申请公布日为2019.03.08、申请公布号为CN10944101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向板、固定于竖向板左侧的若干组第一横向板,以及固定于竖向板右侧且与每组第一横向板相对应的第二横向板,第一横向板位于干式钢筋连接器的预制区,第二横向板位于干式钢筋连接器的后补区,第一横向板和第二横向板上均开设有通孔,预制区预制构件的钢筋穿于第一横向板的通孔、后补区预制构件的钢筋穿于第二横向板的通孔且均通过螺母紧固。
上述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虽然相对传统的灌浆套筒连接较为便捷,但是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由于预制构件中钢筋数量众多,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需要将上下相邻预制构件的钢筋均与其通孔对齐,在理想状态下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精准地吊装,施工要求高。其次,在工厂预制、运输及施工的过程中,预制构件的接长钢筋会受外力而偏折,个别钢筋的偏折会导致整排钢筋无法贯穿至通孔的预定位置,必须对钢筋进行纠偏才能达到连接目的。其次,在预制构件的起吊安装过程中对钢筋进行纠偏,不仅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增加了施工器械使用时间和人工成本,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在上述专利申请中,上下相邻的预制构件之间不在同一直线上,钢筋受力载荷传递可靠性能较差,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另外,在上述专利申请中,其干式钢筋连接器零部件多,每一对钢筋的连接均需要多个螺母和多个垫片,不仅操作步骤复杂,效率低下,而且需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才能使钢筋连接紧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装配式预制构件钢筋连接施工困难且载荷传递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包括转换连接板,转换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相邻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接长钢筋焊接。
一侧的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接长钢筋在预制时与转换连接板焊接,另一侧的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接长钢筋在装配时与转换连接板焊接。
所述转换连接板上设置有凹槽,钢筋通过凹槽与转换连接板焊接。
所述转换连接板包括若干个形状为H形的连接单元,接长钢筋通过连接单元两端的凹口与转换连接板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6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