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5198.6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森原康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79 | 分类号: | B60J10/79;B60J1/17;B60R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再言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2 | 代理人: | 马少东;石萍 |
地址: | 日本广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滑槽 构造 | ||
一种玻璃滑槽(20)的角部构造,能够容易的进行外装饰件的组装作业,密封性也优异。挤出成型而成的柱侧挤出成型部(12)的上部通过注模成型而连接于挤出成型而成的顶侧挤出成型部(11)的端部,在以凹部(51)向着车外侧露出的状态埋入设置的嵌板(50)的凹部(51)中,嵌入在从车外侧组装的外装饰件(60)上设置的凸部(61),其中,在嵌板(50)的凹部(51)形成有第一卡止部(55),与在外装饰件(60)的凸部(61)设置的第二卡止部(64、65)进行卡止。另外,嵌板(50)的凹部(51)是在车内外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且设置有将贯通孔的车内侧封闭住的盖部材(7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着在车辆的车门设置的框体安装且将升降的车门玻璃向槽部引导的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11所示,在车辆的前门200以及后门300的顶侧和柱侧安装有玻璃滑槽20,对升降的车门玻璃9进行引导。
图12是利用在后门300侧安装的玻璃滑槽20,将顶侧框体400的一部分从车外侧覆盖住而隐藏起来的、被称为隐蔽(Hidden)类型的结构。在后门300的前侧角部,沿着柱侧框体500而上下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柱侧挤出成型部12的上部和以将后门300与前门200之间的分隔部S封闭住的方式上下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分隔密封部13的上部,经由注模成型部15而通过注模成型,与沿着顶侧框体400而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顶侧挤出成型部11的端部相连接。在图12所示的两组黑白双色的三角形中,黑侧是注模成型部15,白侧是挤出成型部11、12、13。另外,注模成型部15用斜线表示。
如图13所示,在柱侧挤出成型部12与分隔密封部13之间,从车外侧组装有外装饰件(Outer Garnish)18。
如图14所示,玻璃滑槽20具有:主体部21,其在内侧形成有槽部M,且包括有车外侧壁部22、车内侧壁部23以及将它们相连结的玻璃滑槽侧壁部24;安装部25,其在主体部21的外侧(上侧)设置,且组装在以从顶侧框体400向着车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顶侧外向凸缘401上;外唇部26,其从车外侧壁部22的端部22a向着车内侧延伸,且与车门玻璃9滑动接触;内唇部27,其从车内侧壁部23的端部23a向着车外侧延伸,且与车门玻璃9滑动接触。
另外,在构成安装部25的车身侧壁部28的外侧(上侧)设置有与车体开口部周边弹性接触的两个(也可以是一个)车身密封唇部31,在将车身侧壁部28的车外侧与玻璃滑槽侧壁部24的车外侧连结的连结壁部29的车外侧设置有外观构件30,在安装部25内埋入设置有大致U字形的芯材32(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隐蔽类型的玻璃滑槽20中,作为外装饰件18组装于玻璃滑槽20的组装方法,公开有以下的方法: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顶侧框体400形成切口(缺口),在此处经由销43而安装向着车外侧形成有凹部42的保持器41,并且,将在外装饰件18上向着车内侧突出而形成的凸部19安装于保持器41的凹部42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一般而言,汽车的车体以及车门在腰线的上方部分,车门随着朝向上方而向着车辆中央侧倾斜(例如专利文献2的图4(所谓的外倾(Camber)))。另外,也存在如下情况:在汽车驻车时,路面为倾斜面(例如专利文献3的图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43228号;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5-247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实开平07-033724号公报。
但是,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组装方法中,由于保持器41直接安装在顶侧框体400上,因此需要在顶侧框体400的顶侧外向凸缘401上形成切口(缺口),所以需要花费工时,比较麻烦。另外,也有可能使得水从切口浸入到车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51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