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9529.5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8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兵;李珂;袁林;宦双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C09K11/06;C12Q1/48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固态 发光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
所述的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化合物1和乌洛托品溶于三氟乙酸中,加热条件下进行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进行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柱分离后,得到黄色中间体化合物2;
(2)将步骤(1)中的化合物2与2-氨基-5-氯苯甲酰胺及对甲苯磺酸在无水乙醇溶剂中进行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向其中加入二氯二氰基苯醌,然后抽滤,得到红色的固体,用乙醇洗涤固体,烘干即得固态荧光染料HYPQ;
(3)将化合物3溶于二氯甲烷中,在冰浴条件下加入DCC,进行初级反应,反应结束后,接着加入2-甲氨基哌啶,并渐渐升温至室温,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抽滤掉生成的固体,滤液旋干,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二氯甲烷萃取,再调节pH到2~4,产物在水中,再将pH调到11~13,二氯甲烷萃取,旋干,泵0.5~2h,得到化合物4;
(4)在氮气保护下,将步骤(2)中HYPQ溶于无水二氯甲烷和二甲亚砜中,在冰浴条件下中,加入DIPEA,并搅拌混匀,接着加入三光气,常温下搅拌反应,反应完毕后,真空泵抽出未反应的光气;化合物4溶于无水二氯甲烷后加入反应体系,接着加入DIPEA继续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进行萃取收集有机相,有机相干燥后减压旋蒸去掉萃取溶剂,得到粗产物化合物5,用二氯甲烷重新溶解化合物5,接着向其中加入三氟乙酸脱保护基,刮板提纯产物,得到式Ⅰ所示的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
合成路线如下: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化合物1、乌洛托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5),化合物1与三氟乙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5~16mg/mL;加热温度为85~95℃,回流反应时间为2~4h;盐酸的浓度为11~13 mol/L,相对化合物1的加入量为:150~160mg化合物1加入3~4mL盐酸,水解反应时间为0.5~1.5h;过柱分离采用体积比为5:(3~1) 二氯甲烷和石油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化合物2、2-氨基-5-氯苯甲酰胺、对甲苯磺酸和二氯二氰基苯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5):(0.01~0.02):(1.5~3);化合物2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2mg/mL;回流反应时间为2~4h,回流反应温度为8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化合物3,DCC和2-甲氨基哌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1~1.1);化合物3与二氯甲烷的质量体积比为3~6mg/mL;初级反应时间为10~20min;反应时间为15~17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HYPQ,三光气和化合物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1~1.1);二氯甲烷和二甲亚砜体积比为9~11:1,HYPQ与二氯甲烷和二甲亚砜混合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0.5~2mg/mL;HYPQ与第一次加入DIPEA的质量体积比为48~50mg/mL,HYPQ与第二次加入DIPEA的质量体积比48~50mg/mL;搅拌混匀时间为9~12min,常温下搅拌反应时间为10~14h;化合物4溶于二氯甲烷后的浓度为8~10mg/mL;继续反应时间为10~14h。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在制备检测体外缓冲液中酶活性的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近红外固态发光的荧光探针在制备检测活细胞中成像细胞膜表面谷氨酰转肽酶活性中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95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退磁装置
- 下一篇:目标模型的训练方法、目标对象的识别方法、装置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