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溴化聚苯乙烯制备用催化剂量比调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87207.7 | 申请日: | 2021-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5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华;袁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双丰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 地址: | 262737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苯乙烯 制备 催化 剂量 调控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溴化聚苯乙烯制备用催化剂量比调控方法,包括划分溴化聚苯乙烯制备用催化剂细度范围值;称重取料;粉碎;混合均匀;完成催化剂的制备。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根据制备需要对催化剂量进行分细度配比调控,达到形成六种不同细度制备的效果,采用逐个粉碎且添加混合粉料的方式,有利于各种单料之间充分混合在一起,且在同一个粉碎设备内进行,保证粉碎细度的一致性,通过减少或增加了粉碎机锤头数量,能够调整粉碎程度,达到粉碎细度调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催化剂量比调控方法,具体是一种溴化聚苯乙烯制备用催化剂量比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聚溴化苯乙烯产品色泽优良、白度高,作为一种添加剂,其颜色越浅,则应用范围越广泛。另外,可以通过先制得溴化苯乙烯单体,然后与具有其他官能团的单体共聚,以改善共聚物与某些树脂的相容性,提高流动性,并防止材料起泡,但是该合成路线的缺点在于,合成路线过长,合成工艺复杂,对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生产周期较长,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其次,三溴苯乙烯单体的反应活性很高,使得聚合反应难以控制,因而一般采用二溴苯乙烯用于聚合,导致聚合后产品溴含量不高,为60%左右,要达到相同的阻燃效果,需要添加更多的量,对被阻燃材料的原有性能有更大影响,也增加了阻燃成本。
单一的配比调控方式,不能够满足多种不同细度制备物的制备加工,同时,全部原料混合在一起粉碎,不能够很好地保证各种单料细度的一致性,同时用同一种粉碎设备且不加以调整,也会造成粉碎细度的单一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溴化聚苯乙烯制备用催化剂量比调控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溴化聚苯乙烯制备用催化剂量比调控方法。
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溴化聚苯乙烯制备用催化剂量比调控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划分溴化聚苯乙烯制备用催化剂细度范围值;
(2)、称重取料:所要混合的配料分别为无定形硅铝,三氯化铝,三氯化铁,氧化镁,三氧化二硼,三氧化二铁,纳米氧化锌;
(3)、粉碎:根据制备的溴化聚苯乙烯制备用催化剂细度,使用符合标准的粉碎机;
(4)、混合均匀:利用搅拌设备将混料充分搅拌混合,且搅拌时间为30至40min;
(5)完成催化剂的制备。
优选的,所述制备溴化聚苯乙烯细度要求为50%-60%,将制备溴化聚苯乙烯中的各单种配料混匀。
优选的,所述制备溴化聚苯乙烯细度要求为60%-65%,将制备溴化聚苯乙烯中无定形硅铝分别进行预粉碎,再将预粉碎三氯化铝和无定形硅铝与剩余单种配料进行混匀。
优选的,所述制备溴化聚苯乙烯细度要求为65%-71%,将制备溴化聚苯乙烯中三氯化铝和三氧化二硼分别进行预粉碎,随后,将预粉碎三氯化铝和三氧化二硼与剩余单种配料混匀、粉碎。
优选的,所述制备溴化聚苯乙烯细度要求为71%-82%,将制备溴化聚苯乙烯中三氧化二硼和三氧化二铁分别进行预粉碎,随后,将预粉碎的三氧化二硼和三氧化二铁与剩余单种配料混匀、粉碎。
优选的,所述制备溴化聚苯乙烯细度要求为82%-85%,将制备溴化聚苯乙烯中三氧化二铁和纳米氧化锌分别进行预粉碎,随后,将预粉碎的三氧化二铁和纳米氧化锌与剩余单种配料混匀、粉碎。
优选的,所述制备溴化聚苯乙烯细度要求为85%-90%,将制备溴化聚苯乙烯中三氧化二硼、三氧化二铁和纳米氧化锌分别进行预粉碎,随后,将预粉碎的三氧化二硼、三氧化二铁和纳米氧化锌与剩余单种配料混匀、粉碎。
优选的,所述制备溴化聚苯乙烯的六个细度标准中的预粉碎至细度均为65%-85%,所述粉碎采用锤式粉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双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双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