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断电分区的电子装置及其分区断电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1227.3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5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童旭荣;林裕彬;宋廉祥;程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87 | 分类号: | G06F1/3287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断电 分区 电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具有断电分区的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分区断电方法,电子装置包含一信号发送模块、两个中继模块以及一工作模块。每一个中继模块包含一第一电源域、一第二电源域以及位于第一电源域内的一收发电路。在第二电源域处于一断电模式时,第一电源域与第二电源域之间的一传输路径维持在一逻辑准位。两个中继模块的其中之一的收发电路编码自信号发送模块获得的待机信号而发送一待机编码信号,另一中继模块的收发电路解码待机编码信号而发送一待机解码信号。工作模块根据待机解码信号而发送一断电信号至两个中继模块的收发电路,以使第二电源域响应断电信号而处于断电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断电技术,尤其是一种具有断电分区的电子装置及其分区断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的运行中,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通常会将电子装置中的每个电子元件(例如集成电路)分别区分成多个电源域(power domain),并会将电子装置中未使用的部分的电源域关闭,只保留部分的电源域开启以用于唤醒电子装置使其工作(例如用于唤醒电子装置中其他被关闭的电源域,以使该些先前被关闭的电源域执行其对应的工作)。因此在同一时间点,会有处于供电模式的一个电源域(于此称为第一电源域),以及处于不供电(断电)模式的另一个电源域(于此称为第二电源域)。
然而,当第二电源域断电时,为避免未知信号(例如噪声)从第二电源域进入至第一电源域,而干扰到第一电源域内部的逻辑运行,一般会在第一电源域与第二电源域之间设有一隔离单元(isolation cell),以避免供电及断电的不同电源域互相干扰。此外,为了准确的避免未知信号从第二电源域进入至第一电源域,需精确地设计致能隔离单元的时间以隔离第一电源域与第二电源域之间的信号传输(例如,致能太早会导致第一电源域及第二电源域之间信号无法相通,致能太晚又会让未知信号干扰到第一电源域,导致隔离单元会失去作用)。
当电子装置内部新增元件时,由于每个用于唤醒电子装置使其工作的电源域之间的信号路径发生变动,因此需重新设计每个隔离单元的致能时间,亦即每新增一个元件至电子装置中即需更改一次电子装置中的系统设计(例如,重新设计用于唤醒电子装置的电源域之间的信号路径以及隔离单元的致能时间),以仍可准确的避免未知信号从断电的电源域进入至供电的电源域,导致设计电路的人员的工作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断电分区的电子装置及其分区断电的方法,可在无需变动电子装置的原系统设计的情形下,即可避免未知信号从断电的电源域进入至供电的电源域。
依据一些实施例,具有断电分区的电子装置包含一信号发送模块、两个中继模块以及一工作模块。信号发送模块发送一待机信号。每一个中继模块包含一第一电源域、一第二电源域以及一收发电路。在第二电源域处于一断电模式时,第一电源域与第二电源域之间的一传输路径维持在一逻辑准位。收发电路位于第一电源域内。两个中继模块的其中之一的收发电路编码自信号发送模块获得的待机信号而发送一待机编码信号,另一中继模块的收发电路解码待机编码信号而发送一待机解码信号。工作模块根据待机解码信号而发送一断电信号至两个中继模块的收发电路,以使两个中继模块的第二电源域响应断电信号而处于断电模式。
依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区断电方法,其中电子装置包含一信号发送模块、两个中继模块以及一工作模块,每一个中继模块包含一第一电源域、一第二电源域以及位于第一电源域内的一收发电路。电子装置的分区断电方法包含以两个中继模块的其中之一的收发电路编码来自信号发送模块的一待机信号而发送一待机编码信号;以另一中继模块的收发电路解码待机编码信号而发送一待机解码信号;以及以工作模块根据待机解码信号而发送一断电信号至两个中继模块的收发电路,以使两个中继模块的第二电源域响应断电信号而处于一断电模式。在每一个中继模块的第二电源域处于断电模式时,每一个中继模块的第一电源域与第二电源域之间的一传输路径维持在一逻辑准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1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