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8055.6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6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孟兆会;葛海龙;杨涛;张文芳;刘玲;仝玉军;殷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14 | 分类号: | C10G6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硫船用 燃料油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首先将劣质含烃原料进行预处理,分离后得到第1液相料流;得到的第1液相料流经加氢反应后的反应产物经分离后得到第2液相料流和第3液相料流;第3液相料流与处理剂进行处理,处理并经分离后得到第4液相料流和第5液相料流,其中第4液相料流经沉降分离后得到第6液相料流和第7液相料流;第7液相料流经加氢反应后得到的加氢后重馏分循环回用,得到的第2液相料流、第5液相料流和第6液相料流混合后得到低硫船用燃料油。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生产成本低,可以满足实现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油化工领域,涉及一种燃料油生产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氢生产船用燃料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MAPPOL公约对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排放控制区域及燃油硫含量的极限值和实施时间给出了详细规定,2020年1月1日及以后,当船舶在海上一般区域航行时,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不应超过0.5%;在排放控制区域航行时,船上使用的燃油硫含量不应超过0.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以往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一般控制在3.5%,如严格执行MAPPOL公约对燃料油硫含量的使用要求,低硫燃料油缺口巨大。目前低硫船燃生产技术主要是以低硫原油为原料,经过简单蒸馏,适当提高粘度,即可作为低硫船用燃料油或调和组分使用。但是一方面低硫原油资源有限,难以弥补低硫船燃缺口;另一方面,低硫原油价格相对较高,不利于实现低硫燃料油低成本的要求。为满足低成本、规模化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产品的需求,急需开发一种更加合理的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技术。
专利CN 106753611 A介绍了一种船用燃料油及其生产工艺和装置,具体内容是将FCC油浆、煤焦油、催化柴油、甲醇、乙醇、页岩油、减压渣油、助剂按照一定比例调和生产船用燃料油,为降低FCC油浆中催化剂粉末对调和产品的影响,本发明专利采用改进的静电分离装置对FCC油浆实现脱固。该发明专利要求调和组分繁多,在实际生产中实施难度比较大。
专利CN 103642539 A介绍了一种船用燃料油的调和方法,具体内容是将FCC油浆和热裂化渣油自然沉降,后过滤网过滤,除去原料中所含的催化剂细粉及其他杂质,将加氢尾油和乙烯焦油预先加入调和罐,逐渐加热,搅拌至二者混合均匀,将经处理后的FCC油浆和热裂化渣油加入至调和罐,温度升高,将各组分混合均匀,依次向调和罐加入脱硫剂、助溶剂和助燃剂,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最终产品。该发明方法中采用静置沉降对FCC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进行处理,FCC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含量多且粒径小(多数在25μm以下),实践证明单纯采用静置沉降很难将催化剂粉末去除,且低硫船燃指标中对沉淀物含量要求比较高,限制了含催化剂粉末的催化油浆的掺入量,且综合来看该生产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低硫船燃生产技术成本高、而以劣质渣油为原料进行加氢深度脱硫时容易导致体系不稳定造成低硫船燃产品固含量超标,影响装置运转周期等问题,本发明选取低成本的劣质高硫渣油为原料,通过特殊流程设计,借助加氢手段,在实现低成本生产低硫船燃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加氢反应过程产生的结焦物,降低了低硫船燃产品中的固含量,延长装置运转周期,最终达到了低成本、规模化、长周期生产低硫船燃的目标。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生产成本低,可以满足实现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在接触条件下,劣质含烃原料与树脂类催化剂进行反应,反应后物料经气液分离后得到第1液相料流;
(2)在氢气和沸腾床加氢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步骤(1)得到的第1液相料流进入沸腾床加氢反应区进行加氢反应,反应产物经分离后得到第2液相料流和第3液相料流;
(3)在接触条件下,步骤(2)得到的第3液相料流与处理剂进行处理,处理并经分离后得到第4液相料流和第5液相料流,其中第4液相料流进入分离塔经沉降分离后得到第6液相料流和第7液相料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80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