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起重机金属部件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7475.2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3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嵇世庆;韦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力霸起重设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N29/04;B66C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姚兰兰 |
地址: | 21116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起重机 金属 部件 安全 检测 监控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起重机金属部件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及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平台(4),其中所述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均嵌于起重器控制系统内,且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至少一个,所述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分别与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和起重机控制电路间建立数据通讯连接及电气连接,所述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若干,各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分别与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建立数据连接,且每个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均与至少一个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构成一个检测组,且各检测组的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间相互混连;所述的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包括承载机架(31)、行走机构、主作业台(33)、辅助作业台(34)、升降驱动机构(35)、机械臂(36)、第一三维转台(37-1)、第二三维转台(37-2)、第三三维转台(37-3)、检测头(38)、CCD摄像机(39)、3D摄像头(301)、辅助光源(302)、测距仪(303)、漆面检测仪(304)、超声波探伤仪(305)、驱动电池(306)及驱动电路(307),所述承载机架(3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行走机构至少两个,对称分布在承载机架(31)轴线两侧,并与承载机架(31)下端面连接,所述主作业台(33)、辅助作业台(34)均嵌于承载机架(31)内并与承载机架(31)同轴分布,其中主作业台(33)位于辅助作业台(34)上方,且主作业台(33)、辅助作业台(34)均与承载机架(31)内侧面间通过升降驱动机构(35)滑动连接,所述主作业台(33)上端面通过第一三维转台(37-1)与至少一条机械臂(36)铰接,所述机械臂(36)前端面通过第二三维转台(37-2)与检测头(38)连接,所述检测头(38)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腔体结构,所述CCD摄像机(39)、3D摄像头(301)、辅助光源(302)、测距仪(303)均嵌于检测头(38)前端面,并环绕检测头(38)轴线均布,所述漆面检测仪(304)、超声波探伤仪(305)均包括检测主机和至少两个检测探头,其中所述漆面检测仪(304)、超声波探伤仪(305)的检测主机、驱动电池(306)及驱动电路(307)均与辅助作业台(34)上端面连接,检测探头中的一个与辅助作业台(34)下端面连接,并与辅助作业台(34)下端面垂直分布,另至少一个检测探头嵌于检测头(38)侧表面,且各检测探头通过导线分别与漆面检测仪(304)、超声波探伤仪(305)的检测主机电气连接,所述驱动电路(307)分别与行走机构、升降驱动机构(35)、机械臂(36)、第一三维转台(37-1)、第二三维转台(37-2)、第三三维转台(37-3)、CCD摄像机(39)、3D摄像头(301)、辅助光源(302)、测距仪(303)、漆面检测仪(304)、超声波探伤仪(305)及驱动电池(306)电气连接,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减震承载机构(321)、行走轮(322)、电磁铁(323)、压力传感器(324)、驱动电机(325),其中所述减震承载机构(321)通过第三三维转台(37-3)与承载机架(31)侧表面链接,所述减震承载机构(321)另与行走轮(322)连接和驱动电机(325)连接,且行走轮(322)与减震承载机构(321)间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324),所述行走轮(322)轮面内设至少两个电磁铁(323),且所述电磁铁(323)环绕行走轮(322)轴线均布,所述电磁铁(323)、压力传感器(324)、驱动电机(325)均与驱动电路(307)电气连接,所述的第三三维转台(37-3)上设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5),所述承载机架(31)上设至少一个倾角传感器(6),所述角度传感器(5)、倾角传感器(6)均与驱动电路(307)电气连接,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35)为齿轮齿条机构、丝杠机构及蜗轮蜗杆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驱动电路(307)为基于可编程控制器、工业单片机中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307)另设数据通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起重机金属部件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若干,且每台起重机上均设一个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各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平台(4)间建立数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的起重机金属部件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
S1,系统装配,首先根据起重机的结构特征,设定检测作业所需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的使用数量,然后将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安装到起重器相应位置,并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平台(4),并使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平台(4)与若干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建立数据连接,最后由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平台(4)为各无线通讯网关、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分配独立的数据通讯地址及身份识别编码;
S2,检测路径设置,完成S1步骤后,首先向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平台(4)录入待检测起重机设备结构图及检测判断标准,然后由根据起重器的设备结构图分别为各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设定并分配检测行走路线,最后根据分配的行走路线设定行走路线检测参数数据;
S3,检测作业,在S2步骤后即可进行检测作业,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各起重机检测机器人(3)根据分配的行走路线行走,并在行走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行走机器人下端面位置漆面检测仪(304)、超声波探伤仪(305)的检测探头对行走路径进行超声波探伤和防护漆检测;另一方面通过机械臂(36)、第二三维转台(37-2)、检测头(38)配合运行,实现对行径路径及狭小空间进行检测作业,在检测过程中由检测头(38)的CCD摄像机(39)、3D摄像头(301)、辅助光源(302)对起重器进行视频检测,同时通过检测头(38)位置的检测探头对起重器进行超声波探伤和防护漆检测,同时将检测的各数据通过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反馈至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由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对检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后,再通过物联网智能通讯网关(1)发送至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平台(4)对检测数据进行判断和保存,同时将判断后的检测结果返回至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并由基于物联网控制器的现场操控终端(2)根据判断结果辅助控制起重器设备运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力霸起重设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力霸起重设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74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减载方法、自动减载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坚果烘干的多层高温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