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5235.9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5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钱江华;徐可心;林涛;吴长和;郭庆文;霍云芳;王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蓝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5/00 | 分类号: | H01F5/00;H02J50/10;H01F27/28;H01F4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充电 线圈 模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由柔性线圈和隔磁片层叠形成,所述柔性线圈和所述隔磁片通过导热双面胶层(5)粘接;
所述柔性线圈包括:
衬底层;
所述衬底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依次层叠有镀铜层(2)、所述导热双面胶层(5)以及第一保护膜(1);
所述衬底层钻有若干开孔,位于所述衬底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所述镀铜层(2)之间通过所述开孔电性连通;
所述隔磁片包括:
隔磁作用层,由至少一层经过破碎处理的隔磁材料层(7)组成;
第二保护膜(6),所述第二保护膜(6)通过所述导热双面胶层(5)分别粘接在所述隔磁作用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膜(1)为含石墨烯涂层的聚酰亚胺薄膜(1),所述聚酰亚胺薄膜(1)经过高温碳化和高温石墨化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膜(6)包括:
导热基材层,所述导热基材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涂覆层,所述涂覆层涂覆于所述导热基材层的外表面,所述涂覆层的材质为石墨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层包括:
薄膜层(4),所述薄膜层(4)为经过高温碳化和高温石墨化处理的聚酰亚胺薄膜;
铜基材层(3),所述铜基材层(3)分别压制于所述薄膜层(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磁作用层由至少两层经过破碎处理的所述隔磁材料层(7)叠加组成,所述隔磁材料层(7)之间分别通过所述导热双面胶层(5)粘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双面胶层(5)为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导热膜基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材料层为软磁非晶材料层或者纳米晶材料层。
8.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制备柔性线圈和隔磁片;
步骤A2,将所述柔性线圈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贴合导热双面胶层(5);
步骤A3,将所述柔性线圈上贴合有所述导热双面胶层(5)的一面和所述隔磁片进行贴合,以制备形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
所述步骤A1中,制备所述柔性线圈的步骤包括:
步骤B1,在所述衬底层上开设若干开孔,随后在所述衬底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制备镀铜层,所述镀铜层之间通过所述开孔电性连接;
步骤B2,分别在所述镀铜层的表面贴合所述导热双面胶层(5);
步骤B3,分别在所述导热双面胶层(5)的表面贴合第一保护膜(1),以制备形成所述柔性线圈;
所述步骤A1中,制备所述隔磁片的步骤包括:
步骤C1,隔磁材料层(7)单面贴合导热双面胶层(5)后进行破碎,将至少一层经破碎处理后的所述隔磁材料层(7)叠加形成隔磁作用层;
步骤C2,将隔磁作用层未含有导热双面胶层(5)的表面贴合导热双面胶层(5),之后将隔磁作用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贴合第二保护膜(6);
步骤C3,对所述隔磁作用层进行模切成形,以制备形成所述隔磁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双面胶层(5)为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导热膜基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蓝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蓝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52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