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涡轮壳的固定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9920.0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2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鄢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宏诺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刘梅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山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涡轮 固定 工装 | ||
1.一种汽车涡轮壳的固定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安装有支撑座(2),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第一机箱(3),所述第一机箱(3)内部安装有联动禁锢装置(4);所述第一机箱(3)上方安装有第二机箱(5),所述第二机箱(5)上方放置有涡轮壳(6),所述涡轮壳(6)底部安装有连接板(7),所述联动禁锢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柱(41)和第二支撑柱(42),所述第一支撑柱(41)和第二支撑柱(42)上分别轴承连接有第一旋转杆(43)和第二旋转杆(44),所述第一旋转杆(43)和第二旋转杆(44)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梯形齿轮(45),所述第一旋转杆(43)上位于第一梯形齿轮(45)一侧安装有第一齿轮(46);所述第一机箱(3)侧壁安装有第三支撑柱(47),所述第三支撑柱(47)上安装有第一电机(48),所述第一电机(48)上安装有第二齿轮(49),所述第一齿轮(46)与第二齿轮(49)相互啮合;所述第一旋转杆(43)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三角板(410)和第二三角板(411),所述第一三角板(410)和第二三角板(411)上分别开有第一导向孔(412)和第二导向孔(413),所述第一导向孔(412)和第二导向孔(413)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杆(414);所述第二旋转杆(44)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三三角板(415)和第四三角板(416),所述第三三角板(415)和第四三角板(416)上分别开有第三导向孔(417)和第四导向孔(418),所述第三导向孔(417)和第四导向孔(418)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杆(419),所述第二导向杆(419)与第一导向杆(4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机箱(3)顶部安装有第一连接轴承(420)和第二连接轴承(421),所述第一连接轴承(420)和第二连接轴承(421)内部安装有第三旋转杆(422)和第四旋转杆(423),所述第三旋转杆(422)和第四旋转杆(423)位于第一机箱(3)内部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梯形齿轮(424)和第四梯形齿轮(425),所述第三梯形齿轮(424)和第四梯形齿轮(425)与第一梯形齿轮(45)相啮合,所述第三旋转杆(422)和第四旋转杆(423)位于第二机箱(5)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426);所述第一机箱(3)顶部位于第二机箱(5)内部的一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块(427),所述控制块(427)侧部开有滑槽(428),所述滑槽(428)内部开有定位导向槽(429),所述滑槽(428)内部设有滑板(430),所述滑板(430)侧部安装有导向条(431),所述导向条(431)位于定位导向槽(429)中,所述滑板(430)上远离导向条(4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432),所述齿条(432)与第三齿轮(426)相互啮合,所述滑板(430)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螺纹杆(433);所述第二机箱(5)顶部开有滑动槽(434),所述螺纹杆(433)穿过滑动槽(434)内部;所述连接板(7)上开有定位孔(435),所述螺纹杆(433)穿过定位孔(435)的一端套设有定位螺母(4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涡轮壳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434)所在直线与滑板(430)所在直线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涡轮壳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435)的内径大于螺纹杆(433)的外径,所述定位孔(435)的内径小于定位螺母(436)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涡轮壳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箱(5)侧部开有适应槽(8),所述适应槽(8)的宽度大于滑板(430)、齿条(432)与导向条(431)的宽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涡轮壳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向槽(429)与导向条(431)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涡轮壳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435)的数量与螺纹杆(433)的数量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宏诺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宏诺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992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