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电厂输煤皮带降尘防漏智能化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6849.0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4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阮佳楠;王克飞;陈飞;王凡凯;李赛;李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信控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B65G15/32;B65G47/18;B65G43/08;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王萍;肖继军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电厂 皮带 降尘 防漏 智能化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火电厂输煤皮带降尘防漏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自循环区(1)、加湿室(2)、湿度传感器、加湿装置、防漏挡板(5)、摄像头(7)以及控制器(8):
所述自循环区(1)设置在落煤管道上,所述自循环区(1)包括落煤管主管道(101)、第一副管道(102)以及第二副管道(103),所述第一副管道(102)和所述第二副管道(103)反向连接所述落煤管主管道(101)的出煤口和入煤口,形成半封闭管道,并通过物料煤下落时产生的压差来分离煤粉尘并在主副管道内形成自循环达到降尘效果;
所述加湿室(2)设置在所述自循环区(1)和输煤皮带之间,在所述加湿室(2)内对送入的煤粉尘进行雾滴沉降,清除落煤管送入的煤粉尘,同时增加物料煤的湿度;
所述加湿装置设置在所述加湿室(2)内和输煤皮带的沿线上;
所述湿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湿度传感器(203)、第二湿度传感器(3),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203)设置在所述加湿室(2)内部,测量所述加湿室(2)内物料煤的湿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送给所述控制器(8);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加湿室(2)出口处,测量被送出的物料煤的湿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送给所述控制器(8);
所述防漏挡板(5)沿所述输煤皮带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能够调整将送入的物料煤的位置,使得物料煤与输煤皮带边缘保持预定距离;
所述摄像头(7)设在防漏挡板(5)的上方,实时拍摄输煤皮带上物料煤的运输情况,并将拍摄内容传送给数据中心;
所述控制器(8)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检测值转换为含水率,并根据含水率控制所述加湿室(2)内和所述输煤皮带沿线上的加湿装置,使得所述加湿室(2)内的物料煤和所述输煤皮带上的物料煤的湿度保持预定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输煤皮带降尘防漏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副管道(102)用于分离具有预定流速的煤粉尘,其一端连接在主管道缓冲区域出口处,且靠近加湿室(2),另一端设在入料口处;
所述第一副管道(102)的管道直径不小于0.5米;
所述第二副管道(103)用于分离相较于所述第一副管道(102)分离的煤粉尘的流速较慢的煤粉尘,其一端连接在主管道缓冲区域出口处,且与所述第一副管道(102)的一端隔开预定距离,另一端切在入料口处,且与所述第一副管道(102)的另一端相隔预定距离;
所述第二副管道(103)的管道直径不小于0.5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厂输煤皮带降尘防漏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落煤主管道(101)为下弯管结构,包括加速区、第一缓冲区、第二缓冲区以及重合区;
所述加速区的管道与重力方向夹角范围为20度至30度之间,其长度范围为1.2米至1.5米之间;
所述第一缓冲区为半径1米、圆心角60度的弧形管道;
所述第二缓冲区为第一副管道(102)与第二副管道(103)入口之间0.5米长的管道;
重合区为与输煤皮带平行、伸入加湿室(2)内10到15厘米的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火电厂输煤皮带降尘防漏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加湿室(2)包括可拆卸的顶部盖板、可拆卸的两侧壁板以及挡尘帘(202);
所述挡尘帘(202)分别设置在所述加湿室(2)的入料端的重合区和出料端,使加湿室(2)形成半封闭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信控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能信控互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68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