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0513.3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6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红;季祥;李仁;刘宁宁;翟天嵩;盖晓华;刘忠超;张季萌;屈保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9/007 | 分类号: | B23K9/007;B23K9/16;B23C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顺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8 | 代理人: | 王大治 |
地址: | 473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液冷板 焊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微通道基板(2)与盖板(1),所述的微通道基板(2)和盖板(1)具有相同的面积和形状,在同样的位置微通道基板(2)和盖板(1)分别有m 列电缆接头过孔(3),其中盖板(1)上并排的n 列电缆接头过孔一侧有通槽(9),微通道基板(2)上并排的3列电缆接头过孔一侧有凸台(6),通槽(9)用于盖板(1)上与微通道基板(2)的凸台(6)配合使用,凸台(6)在微通道基板(2)焊接薄弱处设计;在盖板(1)的两个对角分别有冷却液流入冒口(4)和冷却液流出冒口(5);盖板(1)和微通道基板(2)采用直接钎焊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m 和n不大于5,列电缆接头过孔3,每列电缆接头过孔3有n=5个,当m=4,n=4时,所述的微通道基板(2)的4列电缆接头过孔(3)和盖板(1)的4列电缆接头过孔(3)具有相同的结构,为椭圆长条结构,所述的微通道基板(2)和盖板(1)为长方形,椭圆长条朝向长方形的短边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微通道基板(2)和盖板(1)的4列椭圆长条条与条之间等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微通道基板(2)的短边两侧各有一条微通道基板的出入口主流道(7),微通道基板的出入口主流道(7)为长条槽状结构,长条槽状结构两端分别靠近4列椭圆长条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微通道基板(2)的4列椭圆长条之间各有两条微通道(8),微通道(8)两端与微通道基板的出入口主流道(7)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凸台(6)的高度与盖板(1)的厚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1)在对应凸台(6)位置开的通槽(9),通槽(9)截面与凸台界面相同,保证凸台与通槽配合紧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优选凸台宽度为接触薄弱处宽度的0.5-0.8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盖板(1)的表面、凸台(6)与盖板(1)配合位置采用氩弧焊点焊。
10.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是:一种微通道的液冷板的焊接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微通道基板(2)与盖板(1),所述的微通道基板(2)和盖板(1)具有相同的面积和形状,在同样的位置微通道基板(2)和盖板(1)分别有m列电缆接头过孔(3),每列电缆接头过孔(3)有n个,所述的m 和n不大于5,当m=3,n=3时,其中盖板(1)上并排的3列电缆接头过孔一侧有通槽(9),微通道基板(2)上并排的3列电缆接头过孔一侧有凸台(6),通槽(9)用于盖板(1)上与微通道基板(2)的凸台(6)配合使用,凸台(6)在微通道基板(2)焊接薄弱处设计;在盖板(1)的两个对角分别有冷却液流入冒口(4)和冷却液流出冒口(5);盖板(1)通过钎焊的方式焊接在微通道基板(2)上表面,使冷却液通过冷却液流入冒口(4)流入,通过冷却液流出冒口(5)输出,使高压冷却液在液冷扳内部流动散热时会对盖板产生的压力,不会影响盖板与微通道基板接触面积较小的部位受到压力发生脱焊、漏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05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修正氧化孔径的方法
- 下一篇:调速器配压阀动作死区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