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5281.2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0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竹;徐歌;于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103 | 分类号: | C07K5/103;A61K38/07;A61P25/28;A23L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10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胆碱酯酶 抑制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其氨基酸序列为Leu‑Ser‑Glu‑Lys(LSEK)。本发明提供的LSEK对于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可调节及控制大脑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其对脑内乙酰胆碱的水解,从而显著提高对记忆障碍的改善效果,且其水溶性良好,并具有对于肝脏更低的毒性,可以广泛应用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或保健食品,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是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典型特征为大脑功能退化,如记忆力下降、社交能力出现障碍以及日常自理能力丧失等。AD是心脏病、肿瘤、糖尿病之后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首要的几个致死原因之一。AD病因迄今未明,目前国际公认的AD发病机制有胆碱能缺失学说、Aβ毒性假说、Tau蛋白假说、胰岛素假说、自由基损伤假说等。其中胆碱能缺失学说是世界上被较早公认的AD病理,其认为改善胆碱能系统、增加脑内乙酰胆碱的水平是治疗老年痴呆的重要途径。因此,目前医学上多采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来调节及控制AChE的活性,减少其对脑内乙酰胆碱的水解,进而提高患者机体内神经系统受体处的乙酰胆碱水平,从而实现对AD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目前,经FDA批准用于治疗AD的药物中,他克林(Tacrine)、多奈哌齐(Donepezil)、加兰他敏(Galanthamine)和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均属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这些药物虽然有效,但大多数为合成药物,依然存在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大,如,他克林肝毒性较大;加兰他敏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且会导致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多奈哌齐与卡巴拉汀胃肠道不良反应常见。因此寻找天然的选择性AChE抑制剂比化学合成的AChE抑制剂更可取,且临床验证结果提示:早期介入预防及治疗是防治AD的重要环节,为此,寻找天然的AChE抑制剂制备具有预防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和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保健食品将是防治和治疗AD的最佳选择。
核桃一直以来都被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视为益智健脑的益寿精品,核桃仁提取物作为膳食补充剂可以促进健康,预防以及治疗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氧化疾病。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食物中添加核桃可以提高动物的记忆、认知和运动功能。因此,从核桃中筛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可以用于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和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保健食品。
本发明旨在发现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并应用于预防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和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保健食品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其氨基酸序列为Leu-Ser-Glu-Lys。
本发明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其抑制AChE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2.1mM,可应用于制备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保健食品以及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虚拟酶解及活性肽筛选
从NCBI数据库中共检索6条核桃相关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借助在线酶切工具ExPASy PeptideCutter(http://web.expasy.org/peptide_cutter/)使用两种常用的胃肠道消化蛋白酶即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6条核桃相关蛋白质序列进行虚拟酶解。虚拟酶解会得到大量的寡肽,筛选出未经报道的三肽和四肽,使用Discovery Studio(DS)2017 R2Client的ADMET程序对获得的三肽和四肽进行水溶性和毒性预测,筛选得到水溶性好且无毒的活性肽。
(2)靶向筛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大学,未经渤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5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