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1190.1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2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胡绍湘;王晨阳;侯蓉;杨恒毅;刘鹏;廖志武;吴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33;G03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林合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野外 红外 相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包括外壳前盖、外壳后盖、外盒底盖、GPS天线、WIFI天线、射频天线、COMS电路板、第一光学镜头、第二光学镜头、主板、电源板、前电池槽、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电池隔板、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和第三太阳能电池板。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安装太阳能板、锂电池和微带天线的空间,安装了独立的电源板,支持太阳能板辅助锂电池供电方案。锂电池可多次重复使用,相机更为环保;避免相机外部安装胶棒天线等易被破坏的结构,结构稳定;相机单次续航时间更长,使用成本更低;支持无线通信,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设置了专门的结构容纳传感器,获取的环境信息更为丰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相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
背景技术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野生动物,衡量保护区效益,以及进行野生动物相关的科学研究,在野生动物物种资源研究中,常使用野外环境的红外相机获取动物的视频和图像,以调查物种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服务于野生动物保护。
目前市场主流的红外相机采用五号干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续航时间较短,在野外无法补充电量,同时不具备高速远程通信能力,此外囿于红外触发机制造成较多误触发,造成无效数据堆积,因此需要频繁维护,最后采集信息单一。这些缺点导致相机必须通过人工野外作业回收相机数据,数据处理困难,无效数据多,数据类型单一,不利于后续科学研究的展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野外拍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包括外壳前盖、外壳后盖、外盒底盖、GPS天线、WIFI天线、射频天线、COMS电路板、第一光学镜头、第二光学镜头、主板、电源板、前电池槽、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电池隔板、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和第三太阳能电池板;
外壳前盖、外壳后盖和外盒底盖组成红外相机装置的相机外壳;COMS电路板、第一光学镜头、第二光学镜头、主板、电源板、前电池槽、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和电池隔板均固定安装在相机外壳的内部,且主板、电源板、前电池槽、第一锂电池组、第二锂电池组和电池隔板固定设置于外壳后盖的内部;
第一光学镜头和第二光学镜头均固定设置于COMS电路板上;第一锂电池固定设置于前电池槽和电池隔板形成的空隙中;第二锂电池固定设置于电池隔板和外壳后盖形成的空隙中;
外壳前盖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WIFI天线和射频天线,其顶部固定设置有GPS天线;外壳后盖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和第三太阳能电池板,其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安装太阳能板、锂电池和微带天线的空间,安装了独立的电源板,支持太阳能板辅助锂电池供电方案。锂电池可多次重复使用,相机更为环保;避免相机外部安装胶棒天线等易被破坏的结构,结构稳定;相机单次续航时间更长,使用成本更低;支持无线通信,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设置了专门的结构容纳传感器,获取的环境信息更为丰富。
进一步地,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还包括第一红外补光灯电路板、第二红外补光灯电路板、第一红外LED灯、第二红外LED灯、第三红外LED灯和第四红外LED灯;
第一红外补光灯电路板和第二红外补光灯电路板分别固定设置于COMS电路板的两侧,且COMS电路板、第一红外补光灯电路板和第二红外补光灯电路板均固定设置于主板上;第一红外LED灯和第二红外LED灯均固定设置于第一红外补光灯电路板上;第三红外LED灯和第四红外LED灯均固定设置于第二红外补光灯电路板上。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COMS电路板用于焊接COMS传感器,通过FPC排线与主板相连,实现COMS电路板和主板的智能通信;贴装两片COMS及相应镜头,可选择双摄同时拍摄,以便三维重建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未经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1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的顶出机构及注塑模
- 下一篇:自动精密缠绕倒筒机